留德四年,已经递交了硕士论文的我马上要开始读博的学术生涯了。回顾这四年的心路历程,发现这段经历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改变发生在了习惯、心态、思维、做事方法等等各个层面。我相信完成博士学位时候的我,和现在的我一定也是不一样的。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德国留学带给我的改变有哪些吧。如果你还在犹豫是否要来德国读书,这篇文章也许可以帮你判断,这个国家到底适不适合你。
1.消费理念
这是德国留学生活带给我最大的改变之一。平心而论,德国的快递业现状一直以来都饱受国人的诟病,但正是因为快递业的“不发达”,我改掉了网购的习惯、在每次买单之前给足自己思考的空间。走进商场和商店,与自己心仪的商品近距离接触,更直接地感受他们的品质,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购入。
大多数成年德国人物欲都很低,快销品在德国并不受欢迎,大家更青睐能够真正给自己的生活质量带来提升的产品。比如质量上乘且使用频率高的厨卫用品、一件可以搭配很多场合的大衣或首饰、一台高性能可以从本科一直用到研究生的笔记本电脑等等。久而久之,我也改掉了“一拍脑袋就买单”的习惯,不再沉迷于反复购入“样子货”,在买每一样东西的时候都会在脑海里计算:这件物品的价格/使用的时间=日均单价。如果我发现即便一样东西很便宜,但他的日均单价很高便会主动pass。
另外,正因为德国商品的质量高,所以我现在在买东西时再也不会有“万一坏了呢,再买一个备用吧”这样的想法。这样一来,我的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变成了“极简风”,而这样简单的生活环境清洁收纳起来耗时短,为我去追求顺利完成学业扫清了无数障碍。
2.生活习惯
每天早上6点起床,为自己准备一顿营养搭配合理的早餐,通常是面包、鸡蛋、水果、咖啡的组合。8点半进入学习状态,非疫情期间会在下课后光顾学校的食堂;疫情期间上网课的时候,12点左右开始吃午餐;下午17:00-18:00去公寓附近的超市购物,选取新鲜的食材为第二天做准备。
每周末固定去附近的森林公园跑步,平时学业压力太大的时候也会坚持跑步的习惯。虽然对比专业跑者,我每周的跑量少的可怜,但坚持不断的有氧运动让我体能提升了不少,每天也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去应付啃文献、分析数据、码论文、开组会、答辩等学术活动。
到了德国,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很喜欢运动。骑行、徒步、健身房器械等等,不论学习、工作有多么繁忙,大多数德国人还是会保持每周固定的运动量。回想我的大学时代,永远吃着快捷但并不营养甚至不卫生的外卖、奶茶不离手、周末周末不是出去聚会,就是躲在屋里看剧睡大觉等等。现在的生活方式真的是健康很多。而且明显感觉到时间多了很多,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
3.Critical Thinking
在德国,“迷之自信”和“不懂装懂”是最容易被拆穿的两样东西,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上。
不论是在课堂上、组会上还是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听,带着问题去读,带着问题去讨论,久而久之,你会发现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某个科研领域现阶段存在的疑点、难点、需求点、可提升的余地、可优化的空间,从而构思自己的每一篇学术论文该如何撰写,我在申请博士时的研究计划书就是这样产生的。
学会思考的下一步就是学会提问,从预习加输入、自我消化、有效提问三个步骤中与身边的学术大咖建立学术联系,而不是永远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是我在德国留学经历中的宝贵收获。
4.自律自立
德国是一个学术氛围浓厚,且学术环境高度自由的国家。正是因为自由,大多数时候你需要独立去做很多事情,没有人会主动地牵着你往前走,也不会有人干涉你。这个时候养成自己的学习节奏、考试节奏、毕业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德国养成的好习惯之一便是制定计划,从时间维度,我的计划可以分为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每日计划;从学业进度上,我的计划会分成选课计划、考试计划、实习计划、阅读文献计划、课外的技能提升计划,如提高学术英语水平(研究生选择德语授课的我,下一阶段要用英语完成我的博士学习),学会某个新软件等;从整体留学生涯上, 我的计划会分成学习计划、运动计划、旅行计划等等。
制定好计划后,便是要拥有极强的执行力抗压能力去将这些计划变现。尤其是在疫情反反复复的这几年里,大家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这个时候适时调整,但确保每个阶段都能有所收获也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
最后我想说的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德国留学的四年里我迎来送往了太多人,也见证了很多人对德国的向往与失望。但不得不说,德国留学一定是一段充满了挑战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你获得的技能会让你终身受益。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