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
学生姓名:C同学院背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经济学
标化成绩:GPA 3.8
录取院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
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吧,被哈佛录取是什么感觉?
大家好,我最近拿到了Havard哈佛大学的offer。但我今天并不是要来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进哈佛大学。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很不真实的体验,一直到现在都是。在最早申请哈佛的时候,我觉得Boston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哈佛大学就在波士顿,我就觉得如果我可以成功申请哈佛大学,我一定会非常开心,一定会打开窗大喊说我录取哈佛了!但当我录取哈佛的那一刻,我真实的感受是压力很大。所以我今天想给大家讲讲我的成长和申请经历,我想告诉每一个你,我其实和大家都一样,如果真心想申请自己喜欢的学校,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各位都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和目的地。
我们知道你是武汉外校走出去的孩子,介绍一下从武汉走到哈佛的个人经历吧。
可能大家都会比较好奇我的背景是什么,实习经历和学习经历都是怎样的。我的经历其实很普通,我高中就读于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的时候,我是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重点班项目的一员,有机会到塔夫茨大学去学习,也在波士顿。那个时候我就总是去哈佛大学,也是从那个时候始开始认识和了解这个学校。高三的最后一年我以高中生的身份在波士顿的塔夫茨大学读了一个预科项目。像很多刚来留学的同学一样,也遇到了饮食、文化差异、学术上的困难,高中毕业后我就申请了美国的大学。
本科申请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是非常喜欢商科的,所以我选择去了商学院,但是在商学院的第一年,我发现我好像没有我的商科同学们那么执着的去学金融,没有那么想要进入金融行业,我也不太喜欢金融行业的社交和成长方式。所以,在我大二的时候我选择transfer转学,开始尝试去读Economy,我逐渐开始发现经济或者文理学院的教育模式是我更喜欢的。
大家都觉得密歇根大学是一个非常卷的学校,transfer到了密歇根大学后,我也开始“卷”入其中,开始成为诸多“卷心菜”的“菜心”,我也是很能“卷”的一个人。
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包括现在我对未来都是很迷茫的。跟同学、学弟学妹在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都会疑惑在未来会得到什么。对我来说,我还沉浸在“赶路人”的状态里面。可能到Havard的Education教育、Policy政治是我很喜欢领域,这个选择源于我在大学期间的探索。所以我会觉得,这是我向前迈进的一步。
像很多人一样,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了很多学生活动。打打篮球、健健身,我觉得并不是哈佛的学生就要24h全勤、或者申请准备的有多早,成绩有多完美,我觉得完全不是。
在部分学子在留学路上踟蹰不前的时候,是什么让你坚定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的选择?
一开始我是希望本科毕业去工作的,如果我能够有工作的经验或经历后再去读研究生,我会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需要学习什么,读研的目的性会更强。但是当我站在大三升大四的那个路口时,我发现自己之前一直在武汉做的非盈利性学生组织等事情是教育相关的,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实习经历以及参加过的学校活动项目,我意识到我最喜欢的事情其实是和教育相关的,这是让我最有原动力的事。
在大三升大四的时候我还拿到了宝洁的offer,我觉得这个事我能做得很好,但这不是我最想做的事。我最想做的其实是Education policy教育政策、Public policy公共政策。我本科读的学位是econ经济学,另一个是product design工业设计。这两个学位都没有办法让我做education policy教育政策学相关的领域。比如我想做education policy对公立学校或者政府部门做咨询。我想要了解学校的运营,想知道他们是怎么通过公共政策、教育政策来给学生和教师创造学习或工作的环境。我认为有很多社会问题是可以通过教育政策来解决或者改善的,这是我感兴趣且想要做的事。
所以在那个时候,我萌生了想要读研的想法,想让自己本科的学习更上一层,更专注于我想做的事情。我的本科能够接触到的专业上的resource没有办法支撑我想做的工作,我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获得更多。当将来去求职,大家看到我的master title研究生头衔的时候,会觉得我已经为这个行业、这份工作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就是我决定读研究生的最终目的,我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你是如何做哈佛的申请准备的,又是如何打动哈佛招生官的?
我的申请期比很多同学都短,我身边很多同学大三下甚至大三上就已经开始规划要读研究生了,但是我比较佛系,一直到去年六、七月份我才开始想申请的事情。当时发现有很多事情需要准备,所以我认为我需要找一个中介。其实我找中介机构的时候是很明确希望和新东方共同去完成申请的,我觉得和新东方老师聊的时候大家是有共识的,不像甲方和乙方的关系,更多的是互相之间的合作。在申请过程中,我会表达愿意去付出多少,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新东方老师们很真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帮我去达成这个结果。所以我觉得明确留学老师能够帮你做什么,以及你自己在这件事里能做多少是很重要的,最后双方明确共同目标,希望读什么项目、读什么学校。
我选择项目以及考试的时间是很短的,我GRE是333,我其实没有花特别多的时间准备,对北美的同学来说GRE应该不是个太难的事情。当时新东方老师给了我一些复习材料,我自己去刷刷题,考了两次。我相信大家只要愿意好好背单词,愿意刷题都会得到一个相对好的成绩。我也有很多同学拿到了320+,在我看来和330+没有太大差别,在展示给申请官的时候,这个成绩是差不多的。特别是对于在北美的同学,GPA更为重要,GRE是锦上添花。
然后是推荐信,我觉得我准备的没有那么好,我建议大家提前准备,比如说像我这样在美国公立学校读书的同学,你上的都是都是五六十人或者一百多个人的大课,老师可能从开学的时候就无法一对一的认识我们每个人,他没有办法认识和了解我们,也就没办法帮我写推荐信。我是大四的时候才开始很着急,因为没有很熟的教授能帮我写推荐信,所以我大四的上学期专门去register了一些20人上下的小课,让老师了解我,主动去跟老师聊我的申请我的想法,希望他能够从他过往的职业经历角度、他在做的研究以及他所接触到的更多业内人士的角度给我一些建议。我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用的策略,我后来非常多的推荐信都是我大四上学期上的这些小课的教授给我写的,他们也很了解我、支持我。甚至有些老师给我写的推荐信,根据学校的不同而做出了调整,我很感激。我建议大家在大二、大三的阶段去注册一些小课,在大三下、大四上的时候去锁定一些好教授的推荐信,注册课的时候可以看看这个教授是否是你想读的专业里很有名的教授,或者是不是这个学校的校友,当学校发现他是校友的时候,会更看重这个推荐信。
在准备文书的过程中,我也看了很多同届同学的文书,大家也互相帮忙修改过文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很多同学会在文书中堆砌简历里已经提及的工作经历,想通过这些工作经历说明自己为什么想读这个项目,但是很容易出现把简历里的内容又在文书中写一遍的情况。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用的套路,可以去叙述故事,讲讲从过去到现在是什么把你带到了这个学校、带到了这个项目,而这个项目怎么帮你去实现你的理想,你的原动力怎么能够支撑你完成项目,这很重要。特别对于一些藤校的好项目,其实大家背景都很好,最后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自己个人有多想去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如何能帮到你。文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去展示“为什么”的手段。我之前是跟哈佛在不断的networking,和我最后录取的专业负责的director聊了很多,去了解他们期望得到怎么样的学生。在聊的过程中,我也在介绍我自己。这样他们在读我的文书的时候就更能了解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都是前期很值得去做的工作。
你是如何保持优秀的本科绩点同时又享受到大学生活的?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如何明确自己的就读方向的?
大学的时间,我大一在适应,大二在享受学校生活,大三在面临求职和读研的选择,大四一心在申请研究生。
我最想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多去参加各种活动,多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东西,其实我的大学生活可能60%真正属于大学,剩下40%我在做自己的小的创业项目。我尝试去参加社会上新的教育相关的组织,我会去“偷师”,看他们是如何在做自己的活动、有什么创新的想法,也是那个时候我明确了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我也参加了很多实习,如果去看我的实习,会发现我从来没有在一个特定的行业或者位置做很久,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但我把检测、快消、教育、艺术等不同的行业经历全部放在一起以后,站在申请的节点,我才真正意识到我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这提醒我们要学会取舍。因为大学是个很开放的地方,你有很多机会,在去做这些活动的时候需要持续的去问自己,我喜欢什么事情,这些事情给我带来了什么反思,对我的未来多了哪些思考,当你去持续思考的时候,就可以选择对你有价值的事情、对你有回报的事情,放弃让你觉得没有挑战、没有办法进步的事情。
如果你参与了很多活动又很想好好学习,那么学会时间管理就很重要。我觉得我大学学会的最宝贵的事情就是时间管理。兼顾活动、工作、学业,这是很难的,但当你可以驾驭它们的时候,你会在很多事情上获得乐趣。我有很多朋友,除了活动、工作、学业,我也有很多社交生活,我会把这些因素放入我的时间轴,慢慢去融洽它们,完成时间管理,在大学过程中探索自己要什么,最后通过申请锦上添花。
怎样筛选优质的背景提升项目,丰富自己的简历?
当我不以丰富我简历为目的的时候是我简历越来越丰富的开始,我是没有以大厂公司为目标的。每年我的同学在卷暑期实习的时候,我都没有参加,我都很佛系的去申请我喜欢的项目,去面试我喜欢的项目。甚至在我申请宝洁项目的时候,面试前没做任何准备,就去表达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为他们做什么。最后我也拿到了很好的offer——宝洁的品牌经理。所以,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在申请的时候考虑好逻辑,你会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我的简历里也会有我在中国学生会的工作,最开始进去的时候是小部员,但我非常喜欢这个工作内容,我能够给我的同学带来很多职业发展机会,在我尽心尽力去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企业的hr,他们又给我带来了很多实习的机会。所以当你去打开那个开关的时候,一切都会很自然。
我的科研经历更多是去找学校的教授,我建议大学校的同学主动去找教授,告诉他你对他的项目很感兴趣,也可以说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询问他是否可以介绍自己去相关的项目,这都是我们自己可以主动去做的事情。
在实习方面,大家也要多利用学校资源。会有很多公司来学校做宣讲,把握这些项目,或者主动找校友询问。我自己在跟学长学姐聊他们经历的过程中,也让我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平常很忙,没有一整块精力来管理申请过程。希望新东方老师帮我完成所有deadline的管理、所有材料的整理,这方面新东方老师帮我做了很多。前期的选校,项目的介绍,提醒我项目间的不同,同时帮我整理所有学校的信息。我没有办法一个一个学校去找适合我的项目,去列好材料横向对比,但我的中期老师帮我做到了。他帮我把所有的材料列出来让我可以横向对比所有项目,最后选择出合适我的项目。投递申请的时候,我的后期老师完成了表格填写、材料跟踪,对我而言非常及时,很配合我处理事情的风格和节奏。
关于未来,你有什么计划?
对于未来我也很迷茫,我其实想说,我也和每一个你们一样,不知道自己未来特别想做什么。一定干教育行业吗,我觉得也没有。我觉得我还没有到一个特别想要做什么的阶段,如果说任何一个在听我说这件事的“你”,已经想到了要做什么,那我觉得太好了,绝对是你的幸运。但是对于大多数人,如果你也很迷茫,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这不代表你不能去好学校、不能拿一个好的申请结果。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得持续地去思考和探索。
保持思考和探索,有所取舍,去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不要害怕去做自己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之前和朋友一起做画廊,朋友说:“诶,我们一起做一个艺术教育相关的program。”我说:“好呀!”我很了解社会科学,我很了解社会建模,我很会做数据分析,我可以从我会的地方开始,我能和学生打交道。从你会的地方开始,不要拒绝机会,你一定能从不同的机会里得到不同的收获。在我做完以后,我就意识到我真的没有那么了解艺术行业,我更适合去做教育相关,而不是去做艺术品管理相关的工作,这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所以我的未来计划也没有那么明确,在读研究生过程中,我会继续思考、探索和试错。
出走世界多年,想对留学路上的后来人说些什么呢?
最后,我想给大家一个建议。无论你现在大一、大二或大三,都不重要,如果你在考虑申研究生,或者说考虑毕业以后要找一份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明确,研究生的申请、录取和一份好的工作,都不是你之前付出的终点。并不是说你拿到了这份录取,或者你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对你来说就是end up人生,就到这里了,并不是!特别是当我认为我录取Havard会很开心的时候,我会发现no,当我录取的那一刻,我其实想了更多未来会怎么样。
所以说这不是一个终点,它只是对你过去四年甚至更久一段时间的认可,是一把让你能够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当你不把这件事看成终点的时候,你才有动力去做更多的事,不要让结果束缚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