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大读书有什么不一样的体验呢?
下面,我们就让在哥大学统计的王学姐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验。
总体来说,哥大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
哥大不可代替的原因,首先就在于其地理位置,在纽约就意味着有非常多的机会和优质的资源。纽约有许多非常著名的金融公司及科技公司,哥大肯定有更多机会享受这些资源。
其次,身为常春藤的哥大,既富有历史厚重感,又由于坐落在纽约而拥有与时俱进的朝气。历史感与现代风完美融合的独特气质,使得它充满魅力。
我们都知道,哥大是一所对中国留学生非常友好的学校。工学院(Fu Foundation)就是华人出资捐献的,系里面拥有非常多资深的老师。
哥大的中国留学生也非常多,你可以拥有很多校友,这些校友会给你提供很多隐藏资源,在你毕业之后,可能会成为你的助力。
入读哥大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能让人有归属感的学校。我周围的同学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家庭环境和文化背景,正是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相互交流,思维碰撞,感染激励。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也很少能感受到孤独。我和其他中国留学生朋友们会在节假日一起聚餐畅谈,在一起吃火锅,买个小投影仪一起放电影,互相取暖。
特殊节日比如万圣节、感恩节时,我和室友们也会一起去法拉盛和唐人街购物、布置公寓。周末的时候,我也会去逛博物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能够放松一下。
偶尔我也会奖励自己,在夜晚去看场百老汇,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让我的思维跳脱出学业压力的枷锁。
申请心得分享
1、什么样的软实力更加有利
● 科研项目
比如使用定量方法、数学模型、编程解决问题的项目。
如果是进行科研,我建议在尽量匹配专业的基础上,最好能够时间长一些。这样不仅是因为能产出成果,而且能够有时间去慢慢消化这个领域的内容,让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如果在面试被问到时,也会更加从容应对。
同时,大家如果能够在小组里展现出自己presentation和领导能力,也可以写在文书中,这些都是国外招生官非常看重的技能。
● 实习经历
比如设计数据分析内容的实习都是与统计学息息相关的,包括一些report分析,金融公司也会使用Wind和Bloomberg数据库完成工作项目,用线性规划等方法完成收益率曲线的分析等相关工作,大家都可以去关注一下。
关于实习方面,我的建议是:大家尽量可以在同一个公司进行长阶段实习,这样从事的工作内容也会不断提升,而不是每次都去一家新公司开展一些很基础的工作。这样,也可以让招生官看到你的成长。
我觉得技能本身固然重要,但招生官更想看到一个会总结、会不断进步、不断成长的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大家也可以去进行软实力方面,多领域多层次的探索。
2、文书撰写
● 要具体
要提供你的经历和目标的具体例子。过于概括化并不能让招生委员更好地了解你,知道你是如何充分利用研究生时光来充实自己的。
● 要直接
精简用词可以让你的信息更加清晰、精准地传递出来。很多大学在文书的字数上有限制,这就意味着你要剔除多余的话。
● 要专注
没有必要在文书上重复你的成绩单,应该去分享你的资质是如何帮助你在这所学校学习和生活的。
但是,停留在“我做了什么”这一层面的文书是没有诚意的。你要做的是在表层的经历之上不断内省,去发现自己的motivation、interest、competence、goals、plan,以及fit for the program,它们比起经历本身来说,更应该是PS的内核。
关于自己的motivation和interest,大家可以去深度剖析自己,从成长环境到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可以成为让自己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的原因。
同时,大家可以接着去指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个话题如果能和自己做过的科研、实习项目相匹配,就正好可以引入接下来的软实力写作。比如我在文书中的素材,就都是围绕着学术背景,因此并不会显得散乱。
与简历上简单的叙述不同,我在文书中详细描述了我碰到的问题,以及我是怎么解决的。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就是更着重体现我的科研潜力方面,让招生官看到,我在遇到问题时,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是最重要的。
关于撰写软实力经历,我还有一个小建议。因为在这些不同科研和实习的经历中,大家肯定或多或少都运用了本科的专业技能来解决问题,那么关于如何应用这一点,就需要在文书中体现出来。
特别是本科数学到研究生统计学或数据科学的转变。让招生官看到,你可以用自己本科专属的数学技能,去尝试优化一些算法,或者将原来的方法的内核做一些调整(比如函数的假设条件的修改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特别加分的一点。
最后,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学姐也祝愿各位学弟学妹都能最终顺利获取心仪大学的offer~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