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诺贝尔奖颁布将于当地时间10月4日至1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进行。诺贝尔奖颁布日程如下:
10月4日,瑞典当地时间11:30,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布;
10月5日,瑞典当地时间11:45,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布;
10月6日,瑞典当地时间11:45,诺贝尔化学奖颁布;
10月7日,瑞典当地时间13:00,诺贝尔文学奖颁布;
10月11日,瑞典当地时间11:45,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布。
2021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物理、化学、文学均已揭晓,除文学奖得主外,目前所有获奖人都有在美国求学、工作的经历。其中5人曾在美国加州求学或者工作,加州俨然成为今年诺贝尔奖的最大“赢家”!
01Top10大学都是何方神圣?
精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育,截止本届诺贝尔奖之前,世界范围内所有大学的校友和正式教职工中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如下:
美国哈佛大学(162)
英国剑桥大学(120)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110)
芝加哥大学(100)
麻省理工学院(97)
哥伦比亚大学(96)
斯坦福大学(85)
加州理工学院(75)
牛津大学(73)
普林斯顿大学(68)
榜单中占据前10的美国大学就有8所,其余2所能与之比肩的学校分别为英国牛津与剑桥。美国大学是培养诺奖得主的中坚力量,其高等教育也是当今世界上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它在为世界各地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等人才同时,间接研发出了大量科技。
02Top5大学是这样的
我们列举了排名前五的几所院校(排名从前往后),发现这些传统印象中严谨而肃穆的大学,竟然还有少为人知的一面……
哈佛大学:诺贝尔奖得主的摇篮
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最开始,哈佛还是一所没有名字的新学院,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约翰·哈佛在临去世前向这所学院赠送了自己的一半财产(约780英镑)和约400本图书,为纪念他,这所学院正式命名为“哈佛”。
这所学校不仅诞生了数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出现过数名“不拘一格”的名人,最出名的大概就是选择退学创业的比尔·盖茨了,当然,后来他成为世界首富,并且久居榜单不下。美国历史上的八位总统也曾在此求学。
哈佛大学的校徽是“Veritas”,它是拉丁文“真理”的意思。正是秉承着对真理的追求,学校的光辉才能历久弥新。
剑桥大学:我已经八百岁了
提起剑桥大学,总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剑桥创立至今已经八百余年,无数的历史名人从中走出。而实际上,已经八百岁的剑桥大学有时候反而像个“老顽童”,一些古灵精怪的校规至今仍在沿用。在剑桥,校园里的很多草坪是不允许一般人上去的,只有院士和教授才有资格穿草坪而过,很多剑桥学生将能够光明正大从草坪上走过作为奋斗目标。
在面对学生的“叛逆”与调皮捣蛋时,剑桥大学也颇具包容性。剑桥大学考试现场曾发生一件趣事:一位考生突然给监考老师出示了一份400年前剑桥大学校规的复印件,其中一条规定考生有权在考试过程中得到点心和啤酒,该考生提出要监考老师为他提供点心和啤酒。监考老师无奈,只好临时拿来可乐及汉堡替代。不过三个星期后,这名考生收到了剑桥大学给予的处分:罚款五英镑,理由是这名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没有按照400年前的校规带上佩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要车位就去拿奖
今年的UC系风头无两: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David Julius博士学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David W.C. MacMillan曾就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而其余多位得奖者都有UC系学习或任教的经历。
这所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城市大学,校园里寸土寸金,停车位更是可遇不可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了奖励诺奖获得者,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至今也在教育界与学术界传为美谈:每一个UCB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将为自己赢得一个永久的专属车位,也就是“NL((Nobel Laureate))预留车位”,牌子上写着“预留给诺贝尔获得者,全天使用”。
芝加哥大学:单身才能认真做学问
很多人形容芝加哥大学是“一所充满老学究气息的院校”,而实际上,这所学校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也非常包容,这大概是其能培育出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原因。
与芝加哥大学学术专业性一样出名还有它“让人头秃”的学业压力。很多芝加哥大学生调侃,要想认真做学问,就只能单身,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
相对其他高校来说,芝加哥大学的学术节奏很快,学校实行Quarters(学季)制度,学习时间短,并且学校GPA把控严格,教授们给分低,当然,学校也了解这一情况,所以即使是凌晨也有校园班车接送学生回家。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大家所熟知的杨振宁先生(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谈及母校芝加哥大学时,至今仍然心怀感激。
麻省理工学院:“离经”但不“叛道”
麻省理工学院以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他们的校训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虽然经常与哈佛大学“互黑”,但在学术研究方面,麻省理工学院的态度还是相当严谨的。麻省理工学院早期校史比较坎坷,多元化的校园发展史也促使其形成了当前极具创新并且鼓励创新的校园环境。
在麻省理工学院有一个承载无限想象力的大穹顶,这里是学生们展现自己天马行空想象力的最好去处,从1994年一辆警车“停”到穹顶之上开始,每年这里都会玩出新花样。就像安德里亚·格兹(Andrea Ghez)发现那个“爱因斯坦认为不可能发现的”超大黑洞一样,没有不受局限的想象力,是难以触碰到真理的。
美国大学为何成为诺奖摇篮?
为什么如此多的美国人、美国院校能够揽获众多诺贝尔奖?
美国能获得这么多诺贝尔奖,最大的功劳来自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国家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光是2020财年,美国政府要求为国防部基础研究拨款就有23.20亿美元。
也正是因为美国科学界有这么多佼佼者,才组成了美国执世界科技之牛耳的强大内核,使得美国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瑞典的林德斯滕教授早在1984年说过,一个国家要想出诺贝尔奖获得者,投入大量的金钱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
因此,美国的教育体制与方式也是培养诺奖的关键因素,美国鼓励学生主动做自己喜欢的研究。科学家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基础上从事相关领域,这也使得美国在科学领域的根基愈加巩固。
更重要的是,美国大学采取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本科阶段的平均淘汰率就在40%左右。这些都是美国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的一大原因,也促使了美国大学不仅成为“知识的战场”,还是“诺奖得主的摇篮”。
如果你也正在为申请美国大学而努力,希望你可以继续坚持下去,考出理想成绩,拿到梦校offer,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