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档案:
L同学
海外本科 商业分析专业
TOEFL:WAIVE
GRE:325+
前期指导老师:胡金慧
后期指导老师:胡元蕴
课程项目也能斩获哥大录取
转眼又到了为新一季申请做准备的时刻,每年这个时段同学们最为惆怅的便是文书素材的写作,同学们往往对着键盘思索良久,又默默关掉文档。很多同学说,“老师, 我没有这些科研, 实在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部分同学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未来人生的发展缺少足够的思考与规划,对于实现自己目标所需的条件不明确。反观那些写起素材洋洋洒洒的同学,无不是通过各种途径与资源充实自己背景的,毫无疑问这是更优选择。其次同学们对于研究生筛选的标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解,学校的录取最终是要筛选在专业领域有潜力的学生,这种潜力可以通过大型的科研项目体现也可以通过课程的项目来去体现,关键在于是否展现了学校期望看到的专业技能,发现、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点我都在L同学身上有所发现。
首先L同学在本科学习之前已经参加了企业实习,参与部分基础的商业分析的工作,这一段实习使其具备了更加强的目标感和规划意识。其本人背景并非仅限于课程学习,而是拓展到了企业实习,课外的职业训练, 新东方规划的科研训练,这一些都帮助L同学开拓了其眼界,发展了专业技能。在个人简历中, L同学通过这些经历充分展现了商业数据分析的思路、技能与工具,比如Python, Matlab, 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专业化背景。
但除此之外,L同学的课程项目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作为商业分析专业的学生,L同学可以为系统的商业分析相关课程奠定了牢固的数学、统计和数据分析基础,其中更包含了高阶的商业分析课程和实践课程。经过讨论我们认为相比实习,课外职业培训和科研训练,课程上完成的项目更能全面展示其完成整个商业数据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数据收集、处理、编程、建模、分析和形成商业决策的能力。因而在个人陈述以及后续各校的essay中,我们将这两段放在了核心位置。同时,不同于简历中直接的技能展示,在个人陈述协作过程中我们通过头脑风暴分析出L同学在两段经历中对于商业分析过程与方法的思考以及寻求的解决办法,以此在展现专业技能的同时反映L同学独立思考,敢于探索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部分文书中, 以此为根据去回忆、分析和探讨这个该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自己的学习计划相结合。L同学以个人的课程项目为基础,在个人陈述中做到了对自我的深刻剖析,对专业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这是正是招生委员会期待看到的。
尽管L同学申请时间比较晚,仍然收获了哥大应用分析的录取。由此,我相信尽早明确规划,踏实做好每段实践(哪怕是课程项目)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