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档案
L同学
山东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3.8/4.0, 104,321
经历:一段校内科研
录取院校:
莱斯大学,塔弗茨大学
♫. ♪ ~ ♬..♩~ ♫. ♪..♩~ ♫. ♪ ~ ♬..♩..♩~ ♫. ♪ ~ ♬..♩..♩~ ♫. ♪ ~ ♬..♩
L同学已获得自己非常心仪的莱斯大学计算机专业录取。她的留学申请每一步都规划的非常好,托福和GRE考试也是快速达标,所以offer自然是水到渠成,因此我们邀请她分享了整个留学申请的心路历程,希望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GRE在我看来是题目难度最大,但备考时间不需要太长的一项考试,所以我首先考的就是它。大二的时候,我去北京新东方上过GRE培训班,但我感觉当你词汇量不够的时候去上培训班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是在班里老师发的那本新东方GRE词汇白皮书我认为非常有用,这里面一共有4000个左右的GRE常考词汇,我备考GRE时背的就是这本书,感觉当你把它背完的时候80%的题目和选项你基本都能看懂了。我花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备考GRE,并且第一次就考了321分,合格了。我觉得备考GRE是一项非常辛苦的事情,但难度并不太大。这一个月,我基本每天学习12个小时,我把GRE的题库全部刷完了,并且背了一共约6000个单词,看了100篇作文,计时写了10篇作文,每天刷完题都写总结。GRE考试需要巨大的词汇量和训练量,这样你才能在考试中看得懂至少80%的题目和选项,并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使你考试时很紧张。
托福的备考时间我认为应该比GRE的时间长一些,因为你的英语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真的需要一个过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大一的时候在新东方上过托福初级班,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它教会你的更多是如何去学习托福,就像一个启蒙老师一样。当你掌握了方法后,要想出成绩就要靠你的努力和坚持了。我一共考过两次托福,连续的两个月,第一次只考了99分,第二次104分。现在回想起来,第一次考试之所以没有上100分,就是因为口语和听力的训练不够多,导致考试时既紧张也没做完,做了的正确率也不高。而在第二次考试前,我认真分析了我的劣势,这一个月便主攻听力和口语,同时保持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量,并且我把小站托福中的TPO刷完了。这样一个月下来,连我自己都能清楚的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的进步,第二次考试在考场上也觉得顺利了不少,最后成绩出来果然进步不少。我自我感觉考托福不用另外背单词书,你把每天做的训练题中的生单词都背会就足够用了。
我认为留学这个决定越早做越好,因为这样,你才有足够多的时间取得较高的GPA,并对应你的专业进行科研与实习。我是在大一上学期结束时决定要出国读研的,至今我认为那时做决定真的很正确。作为一个理工科的学生,大一的选修课非常多,并且占据了大量的学分,所以如果在大一这一学年保持着较高的GPA,那么大学四年的GPA都不会低到哪去。反之,如果你大一时还没有认识到GPA的重要性,那么从大二开始要想把GPA再刷上去是非常艰难的,你将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提高的分数也很少,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当然,如果想GPA越高越好,大学四年从来都不可以松懈,不然你的GPA还是有下降的可能。比如我,虽然大一的时候GPA有91分,但我大二那一年有几门考试失利,GPA就降到了88分。
科研和实习是申请时的闪光点,做得好的话会给你的申请大大加分,所以一定要重视。对于实习,我认为一定要选择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公司和职位,最好能在实习期间参与公司的项目,能够真正学到东西,提高动手能力,这样你的实习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如果只是去混个实习证明,其实没有多少意义,申请时更多谈的是你的收获与进步。大学时期其实时间很多,寒暑假都没有什么事情,所以寒暑假便是你实习的最好机会,抓住机会才能比别人更厉害。对于科研,我认为是理工科学生们最该看中的,它是理工科学生最好的证明自己动手实践能力的途径。科研开始的也是越早越好,最好大二的时候就能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分支,然后与从事相应分支研究的教授接触,并争取到他的实验室去学习,并参与教授的科研项目。科研一定要认真做,最好能做出成果,发表论文,即使做不出成果,这段科研经历也弥足珍贵,因为你的科研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它们写进简历里,一定是一个巨大的闪光点。
申请这一步也至关重要。提供文书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和老师深入的沟通并积极配合填写。文书中,争取把自己对专业的热忱与展望以合适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除了关注基本的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也要多和老师沟通,听取专业的建议。留学机构有着较大的申请案例库,可以很好的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