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自己被梦寐以求的大学列入候补名单(waitlist)时,不必灰心丧气。候补并不代表拒绝,只是这个申请季的竞争异常激烈。面对候补名单,大家可能会产生诸多疑问:为何存在候补名单?这对申请者意味着什么?进入候补名单是否意味着希望渺茫?大学会从候补名单中转正多少人?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Waitlist与Defer(延迟录取)之间的区别。
Waitlist与Defer的区别
Defer是指在早申轮未被录取亦未被拒绝的申请人,其申请结果会被延迟至常规申请轮。因此,被Defer的人会与其他常规申请者共同竞争,招生官会将申请材料再次审查,录取几率与常规申请者相同。换言之,Defer学生在常规申请轮仍有被录取、被拒绝和列入Waitlist的可能。
相较之下,Waitlist虽然也处于录取与拒绝之间的状态,但一般出现在常规申请轮。即在常规申请放榜后,部分同学会进入Waitlist,至五月份左右才有终结果。虽然Defer和Waitlist均具有“备胎”性质,但Waitlist的录取逻辑相对更为严苛。
争取后的机会成功转正
1.提交意愿信/遵循学校要求
被列入候补名单后,可以向学校提交额外材料以争取更大录取机会。此时,撰写持续兴趣信(letter of continued interest)至关重要。信中需表达出学校是您梦寐以求的学府,若获录取,必定会选择入学。务必真诚表达,切勿轻易作出承诺。此外,信中还需重申对学校的热爱,举例证明自己非常适合这所学校,并提供关于自己的新信息,如提高的GPA、新的标准化成绩、新的课外活动成就或奖项。
2.按学校要求提交材料
部分大学在申请人接收Waitlist后,会通过邮件告知所需提交的材料。可能包括针对申请文书或已递交的申请材料中提到的其他相关资料的补充。
3.主动联系招生官
可向招生官咨询学校今年的招生名额,表示一旦获录取,愿意入学。但需视情况而定,部分大学可能收到大量类似邮件,因而可能无暇回复。
4.接受一所学校的Offer并交纳押金
为防Waitlist转正不成功,应从其他录取Offer中选择一所学校接受,并在五月一日前交纳押金。
总之,列入候补名单并非意味着失去机会,而是竞争激烈的申请季中的一个暂时等待。了解Waitlist与Defer的区别,积极争取转正机会,或可成功迈入梦校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