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都市区剑桥市,为一所享有shijie声誉的研究型私立大学,位列shijie百强大学,并为常春藤盟校、美国大学协会、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成员。哈佛是美国本土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创立于1636年,初始名为“新市民学院”。为纪念在学院创立初期给予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学院于1639年更名为“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并于1780年正式更名为“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由十所学院及一个高等研究所组成,拥有全球规模大的大学图书馆系统,2018学年注册本科生6699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3120余人。
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领域,哈佛大学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全球ding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之一。同时,哈佛大学还负责管理运行哈佛-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麻省总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至2019年10月,哈佛大学共培养出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贝拉克·奥巴马在内的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其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共获得160位诺贝尔奖得主(shijieTop)、18位菲尔兹奖得主(shijieTop)、14位图灵奖得主(shijie第四)。2020年,哈佛大学在软科shijie大学学术排名、USNewsshijie大学排名、QSshijie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shijie大学排名中均位列shijieTop;泰晤士高等教育shijie大学声誉排名shijieTop。
哈佛大学拥有美国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
创立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直至19世纪仍以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重视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19世纪初,哈佛大学率先倡导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并逐步实行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1839年,哈佛大学再次发动课程改革;1841年正式实行选课制,但在保守势力的反对下不久即有所倒退。19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科技工作者的地位逐步提高,工程师、自然科学家和工业技术人才得以与律师、官员等并驾齐驱。形势的变化对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极为有利,选修制再次兴起,哈佛又一次走在改革的前列。
1909年,洛厄尔出任校长,他在保留自由选课制优点的前提下提出新的教改方案,从1914年起实行“集中与分配”制。这种制度既保证专业课学习的深度,又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为学生的个人爱好留下适当的空间。1933年,化学家科南特担任校长,他励精图治,于1940年主持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课程改革。经过五年的反复研究,提出专门报告,主张加强普通教育。哈佛大学按照专门报告的建议,进行了五年的实验,于1951年正式推行“普通教育”制度。
1973年,博克校长任命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为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负责研究文理学院的目标及哈佛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制定有关大学教学的目的和方法。罗索夫斯基任命威尔逊教授研究共同基础课问题,于1976年提出一项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