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身边的同学开始陆续收到offer了,替大家开心之余,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自己提高英语口语的例子。毕竟出国留学,语言是第一关。 留学生们最大的一个挑战便是需要使用英语交流,很多学生可能会问——如果英语口语不好该怎么办呢? 其实,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国留学生而言。
因为在中国的一些学校,学校培养学生大多更加注重考试的分数,忽略了对于英语口语“逐渐养成”的训练,或者一些英语口语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偏差,导致学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练习英语口语的环境或者掌握一个比较良好的练习方法。
我自己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一开始也存在着英语口语问题,因为平时没有机会与Native Speakers(英语母语者)交流,更多是对于英语单词进行记忆和阅读使用,所以在英语口语交流这块并不习惯。
刚刚进入美国的大学,当我与当地学生进行英语交流的时候,不自觉地就会有些不习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当我与美国本地人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脑海里想要说的话可能有很多,但是表达上面往往跟不上,或者有些语句用英文不能够很顺利地表达清楚。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经历,是我跟朋友去一个餐厅吃饭与一对白人情侣之间的交流。
那天晚上,我们各自点了一杯饮料。当电视出现美国传统运动NBA和橄榄球比赛镜头的时候,我的朋友跟旁边的一对白人情侣侃侃而谈(他11岁便移民美国,讲英文算是信手拈来,而且可以轻松地说出球队中的关键球员英文名)。可当我想要插一句话的时候,我本来想说这个球员的姓名,但脑海里只知道中文名,英文名一时间却想不起来…… 那天直到最后,词穷的我也没能够与这对白人情侣聊上几句。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的口语虽然通过了TOEFL考试,但是在面对地道的美国人以及跟他们谈论体育赛事时,却频频语塞了。
我在美国与很多中国留学生有过交流,发现大部分在中国国内读本科的同学口语其实都不太好,在课堂上比较沉默,能够与老师对话的同学,有一些语音发音仍然有比较重的口音。 所以,大家不必感觉太焦虑,毕竟留学生使用的不是母语(英语),其他非英语母语的国际学生其实英语口语也有比较重的口音。
但是,不焦虑≠直接摆烂,大家还是要努力克服这种不习惯,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是在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他人展开对话)于我而言,尽管一开始去表达自己想法时,交流起来会比较困难,但随着自己在课堂上更加大胆地表达想法,更多地使用礼貌用语,我的口语水平也逐渐提高了,到后来也逐渐适应美式英语发音的规则以及一些语音语调。
其实,美国高校,K12和大学每年都会定期对学校进行综合评分,其中一项指标是学生的英语能力。 对于国际学生,他们可以向学校申请进行英文培训,这可能会计算在学费里面。我没有尝试过,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自己了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