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过美国本科留学的家长,都基本知晓美国本科申请时要求10个活动的列表。那么这10个活动应该怎么分布呢?什么样的活动更有含金量呢,接下来就为各位做一个解析。
首先,我按照年级再给大家拆解一下活动的规划路径。
9年级:建议参加一些校内社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锁定专业的大方向,为高年级的活动做好铺垫;
10年级:要参加一些入门级的竞赛,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突出个人的领导力,并且关注社区、学校或者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11年级上学期:我们要在专业大方向中去尽量锁定自己要申请的专业,然后在这个专业的基础之上去深耕学术背景,开展院校的调研,为未来的择校做好准备。如果托福分数在这个时期达到90分以上,建议申请夏校项目;
11年级下学期:根据院校目标去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查漏补缺,参加有竞争力的活动项目,学术能力和领导力要进一步提升,同时准备申请大学的相关工作。
1. 学术活动
第一肯定是通过校内课程或者学科兴趣小组,体现出来的对于未来专业的初步探索,其次我们也可以跟着国内外的知名教授做一些科研项目,比如新东方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中文导师或者海外导师带领的研究型和实验型的科研学习机会,也会有不同的产出。第二,就是可以申请美国大学的暑期夏校去展现自己的学术能力,补充学术背景,夏校分为体验型夏校,大学分夏校和优质高端夏校,申请难度也是逐层递增的,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选择。
2. 社团活动和公益
一般建议校内社团活动参加2个左右,展现自己校园内的贡献度与参与度。兴趣特长,在不影响校内学习和标化出分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保留,比如像体育、音乐、舞蹈,或者是一些小众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公益活动就是持续参与,最终选出1-2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可以。还有就是我们的个人主线活动,这种往往是在参与了一些活动后,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点,去垂直深入地做,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3. 竞赛方面
建议尽量遵循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比如,以后是要学习理工科专业,就可以参加数、物、化、生、计算机这类的竞赛,那如果学习文科类,就可以参加语言、心理学方面的竞赛。商科可以参加经济、金融、投资方面的竞赛,当然也有一些竞赛,是适合于所有学生、所有学科去参加的:比如模联、IGEM、写作比赛等。
在竞赛准备方面,建议大家要考虑竞赛的时间,每一年比赛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分等级难度。我建议要提前合理规划出未来2-3年可能会参加的竞赛。低年级的时候,可以参加一些难度等级不高的竞赛,这样既有比较高的获奖几率,也可以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等年级高了,知识储备量也比较大了,我们再挑战一些难度等级高、含金量也高的竞赛。其次,竞赛也有不同的比赛形式,有的是以答题形式为主的个人赛,也有分工合作的团队赛,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去选择更适合自己参赛的方式。最后,竞赛的主办方也有所不同,有美国、加拿大主办的,也有英国、澳洲主办的,其实这都不太影响,只要是孩子感兴趣、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比赛都可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