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纠结在即将入读2024年10年级的家庭中,最为头痛的一个难题。生怕孩子选错了,高中读的太辛苦,GPA保不住,拿不到藤校offer,又怕高中选择的课程体系太水,还得另外自学一众课程,拉升GPA学术实力。
最近,我们察觉到一个显著的变化:申请英、美、加、澳等不同国家的大学,可供选择的不同国际课程体系之间的界限在变得越来越模糊。
我们先来细聊一下AP/IB/A-level三大国际课程体系,让家长学生在选择上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
按照你对应的处于哪个阶段,需要了解自己该做的规划
如果已经在国际学校选定了AP课程体系(正在读高一或者高二):
国内高一一般是10年级,可能还没有涉及太多难度的课程,如果已经接触了AP,觉得还能有兴趣,难度不是很大。自然可以继续学习下去,学好、学精,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参加AP考试的时间,可以有规划地增加科目数量的学习和考试,提高自己的申请学术竞争力。但如果孩子出现课内AP课程学习困难或是接受度低的情况,就要及时调整考试科目方向,以免影响留学目标的达成。
如果已经在国际学校选定了Alevel课程体系(正在读高一或者高二):
国内10年级,正常是学习IGCSE和AS混合的科目课程,如果发现IGCSE和AS的难度很低,自己可以学习更有难度的课程,并且目标是美国藤校,和牛津剑桥,那么可以尝试更替到IB的课程体系,比较有文理兼修的学科特点,而且对英文论文的写作要求高,所以前提都是英文阅读写作能力强。或者是转入AP,选考及选课都比较有灵活性。
如果已经在国际学校选定了IB课程体系(正在读高一或者高二):
很多读一贯制的IB学校,从小学到初中都会对某个学科有点吃力,常见的科目是数学或者英文,社科。这类型的学生很明显不是非常适合IB的全学科文理兼修的课程体系。英国或者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等申请方向可以考虑转轨入Alevel的课程体系,这样针对申请目标而言,会有更好的结果。申请美国大学及加拿大也可以考虑AP课程体系,学术实力的展示会匹配度更高。
如果此刻正处于高中留学规划前期,或尚未正式开始规划,还没有进入高中
那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明确留学国家及大学目标和进行自身能力的评估。明确留学目标,主要是确定留学目的地国家、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而自身评估则是对擅长学科、个人兴趣、学习时长安排等进行综合评估。
十年前,学生想去英联邦国家留学,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雅思+A-Level 课程”路径,计划去美国留学,则选择“托福+SAT/ACT+AP课程”路径。
而现在,各个国家主流课程体系在其他国家的接受程度在逐步提高,各个国家互相认证对方国际课程的趋势也在日趋明显。“雅思+A-Level课程”不再是申请英联邦学生的专属,“托福+SAT/ACT+AP课程”的学生同样可以申请美、英大学。
PK第一轮:谁的学制最短?
由于国内外课程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制的差别,正常来看是有一定gap的:
像IB课程的三个阶段:
PYP(小学)阶段5年,MYP阶段(初中)5年,
DP阶段(高中)2年。
而我们熟知的国内小初高阶段划分为:
6/5年(小学),3/4年(初中),3年(高中)
在国内通常在初三毕业/高一结束转入IB体系,开始IBDP课程,不少国际学校会在2年IBDP课程前使用1年的IGCSE进行过渡。
ALevel则可以选择读2年制或3年制、4年制(包括IGCSE学制)。那么从大学往前倒推,就是最早初二结束,最晚高二结束,可以进入ALevel体系。
AP则时间最长,在美国当地高中通常为4年制,即初二或者初三结束后开始。
总结来说,高中阶段IBDP的学制是只有2年。当然也最头秃,因为被磨练的这两年是为了大学做准备,所以IB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适应的非常好。
PK第二轮:谁的学习难度最大?
不管是入学考试还是学习难度,IB课程都是公认最难的主流国际课程,主要也是IB的学生要同时兼顾太多了。
IB含金量大,但难度绝对排第一。因为其课程分布在6个基础学科领域里,再加上IBDP的学生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论文和各种公益活动。这不仅是对于学习能力均衡性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于英文能力的输出的强大考验,毕竟1600字一篇的TOK和4000字的EE,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
除了这些不小的学术挑战外,IB每门课程都被分为HL(High Level)和SL(Standars Level),考生们至少要选择3门高级课。
相较ALevel来说,对于学生学习压力就一下子下降许多,3-4门科目的学习即可申请大学,还能扬长避短,同时也没有强制性的课外活动,所以难度相对要低。
但是如果单独论某一体系的课程难度,IB和AP应该不分高下。IB和AP课程相当于提前上大学生的课程,所以叫做大学预科课程,难易度可想而知。
PK第三轮:谁在留学方向“称霸”?
国际课程体系目前在留学国家的选择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但不同体系在不同国家的申请上,对应程度上也有所不同
美国大学方向:AP>IB>A-Level
通常来说,AP体系对于美国大学而言,属于非常了解的课程体系,所以普适性是AP课程体系,评估标准也很细致,同时AP还可以换算大学学分,既省钱又省时的选择。
IB课程属于美国大学更青睐的课程体系,因为IB本身要求的全面性和培养的能力,不止在学术。
综合来说,AP的难度既没有IB那么高,认可度也比A-Level要好。
英国大学方向:A-Level>IB>AP
英国大学对A-Level接受度ZUI高,IB次之,AP虽然也接受,却有更严格的分数要求,比如申请英国G5需要3门A-Level成绩AAA及以上,对于AP学术,则要求提供3-5门且满分的AP成绩。
而且英国不仅关注分数,且要求所考科目与未来申请专业匹配,这也给AP申请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PK第四轮:谁更适合中国学生?
A-level、IB、AP都适用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A-level课程
适用于大部分中国学生,对数学基础较好的中国学生有优势,因其相对其它国际课程来说更容易,并且也更容易拿高分。对英语要求较高,未来专业方向以商科、理科为主的学生可以选择A-level。这也是国内国际高中主要开设的课程方向。
A-Level课程特点:
需用IG课程进行衔接(A-Level先导课程)
选课制灵活
注重规划和专业性
认可范围广
IB课程
适用于英语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同时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努力不怕挑战,能妥善安排自己时间,进行全面发展。
IBDP课程特点:
需用IB-pre课程或IG课程衔接
要求学生文科、理科兼备
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推理的思维能力
难度较高,不适合所有学生
AP课程
适用于平时成绩较好,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清晰定位,目标为美国大学的学生。
A-level更适合去英国留学的孩子,IB和AP更适合去美国留学的孩子。无论是去英国还是去美国,拿到课程成绩后,还需要学校的推荐信以及托福或雅思的成绩一起,才能申请大学。
AP课程特点:
成绩可兑换大学学分
需另外修读高中文凭课程
可增加GPA成绩
可根据选修AP课程数量和选修的课程难度,判断学生挑战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偏科现象严重可以尝试AP或者ALevel课程;
如果孩子各科发展均衡,没有明显的优势学科,那么IB课程将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挑战。
如果不确定未来的申请方向,想要做两手准备的话,文理均衡性的IB最适合用来英美双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