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学
背景院校:武汉二中
托福成绩:100
ACT成绩:34
就读院校: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以下文字以第一人物视角整理:
我觉得最难的应该是标化的准备过程。
我从19年4月份开始进入托福学习, 到10月份考完第三次, 成绩一直在100分上下两点浮动。从7月份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开始准备act考试,到12月中旬考完第四次,中间也是经历了各种绝望。
第一次7月在台湾进行ACT考试,行前需要准备一大堆材料才能成功入境。首考30分, 第一次考试而且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很明显的看得出阅读和文法有待提高。
第二次ACT定在9月澳大利亚,而实际出分却还是30分。
第三次10月选择了香港考场,结果第二天就遇上了游行活动,结果仍然是30分。
从香港回来以后心情有点复杂。这个时间已经开始要投递申请了,然而我的标化好像就陷入泥潭了,花了很多时间上课也跳不上一个台阶。
我很清楚拖住ACT分数的科目是我的阅读。三次考试阅读最 高22分最低19分,做真题阅读实在太痛苦了。在香港考试之前我做了半本阅读,但是很明显对考试提升帮助并不大。我思来想去觉得一定是我的出发点有问题。假如我之前多读一点书,真正学会怎样阅读的话,也不会卡在阅读提分上了。
第四次考试是在12月,我一个人坐着廉航跑去了东京。这之前两个月时间里我就找了几本书,涉及科学人文社会三个方向,每天就强迫自己读个两三章,平均10来天读完一本书。明显感觉到阅读速度慢慢就提升了,阅读质量也有改观。
一周后查到34分高兴坏了,这两个月的起死回生术效果竟然相当好,不仅阅读分上到了29,连没有太关心的文法也达到了满分,是万万没想到的。
在申请过程中,忠于内心,找到自己留学的初衷是我觉得自己成长最大的地方。最开始选择留学是因为自己的梦想无法在国内实现。去年4月6号我结束了跨时6年的信息竞赛活动。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拿着中考成绩免费入读本市重点高中的国际班,一个是跑到省会来参加学科竞赛,争取大学入读国内顶 尖学校。
可惜高中头两年时间都在准备竞赛, 其他科目没有认真准备。当时猜想留学大概比高考简单, 于是我决定了去留学, 进入申请规划后发现自己想法太天真。
一年后回过头看之前做的选择,其实也没有什么最优最坏之分。留学的想法就像一粒种子,很早就埋在土里了,就等着合适的时间发芽。这申请的过程,我找到了自己的未来想努力的目标,哪里有我想要的,我就去哪里。
申请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认真背单词。我知道其他同学的词汇量早就上5位数了,我现在的词汇量大概要打半折。
以后希望自己能多读书,保持好的gpa,认识有趣的人。
如果您对本文内容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