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申请季尘埃落定,今年的申请实在太难了...这句话应该说出了很多留学英美学生的心声。
因为疫情导致的“大考延期+估分”“不确定性严重放大”,英美名校申请人数都相较于往年大幅度提升,让2021年的入学申请成为了史上最难!
很多能够冲刺英国G5大学的学生其实都具备一些共同的能力与品质,比如非常出色的在校成绩、排名可居全校top10?非常优秀的语言成绩、托福可达110?或者各种荣誉、活动、特长可以排满的简历...
但是最终真正能够得到牛剑这类一流大学青睐的学生却少之又少,那些成功申请上牛剑的孩子们除了具备上述硬件条件外,还有哪些能够脱颖而出的能力和品质呢?如何培养孩子具备这些核心能力?
与成年人平等沟通的能力
能够具备上述硬件条件的孩子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绝对优秀,相信很多家长的孩子从幼到高一直浸润在国际学校的体系中,英文辩论、演讲都不在话下,因此就坚定地认为自家孩子的面试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这种想法就大错特错了,想在面试环境引起招生官的注意仅仅拥有流利的口语是远远不够的,孩子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知识储备与深入的思考,还需要具备与人进行“舒服的”双向沟通的能力,可以去成熟从容地引导一场对话;
优秀的书面表达能力
与其说优秀的英文写作能力不如说是写作习惯,英国G5大学招生官尤其看重孩子是否有长期写作的习惯,而这种写作习惯需要从 初中阶段就开始培养,英国小孩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各种文体的写作,每个学科也都会有相应的写作任务;
写作思路不仅要清晰有逻辑,文字还要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这样孩子在未来无论是写申请材料(自我陈述)还是顺利过渡英国本地人文类学科的学习都会大有裨益!
勇敢、有想法、有目标
孩子愿意探索和尝试,而且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退缩,勇于坚持,这样才更有可能发现自己现阶段甚至更长期的兴趣,更有可能打破资源天花板,创造不可能;
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的见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够灵活应对解决问题,这样孩子更容易建立信心和使命感,具备更强的执行力,将学习和时间管理都做好;
具备成熟的自我情绪表达机制
有自己特定的方式排解情绪,不会对身边的人以不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这样有助于孩子保持长期积极的心态;
英国本科院校除了重视孩子的学术能力外,也非常强调学生的性格、品质,以及对自身及身边事物的反思。在成绩、荣誉等硬件条件差不多的前提下,如何在逆境中成熟应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显得弥足珍贵...
例如今年合肥首位被麻省理工录取的学生,单从活动和成绩来看,并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但是这位学生正是凭借着在资源条件匮乏的“劣势”下不断打破“资源天花板”的经历,和这种经历催生出坚韧不拔的品质、思维的成熟度,在面试和文书中最终打动了这一世界级名校的招生官。
如何去培养、什么时间点去培养这些核心能力呢?
其实最好的时间点是8、9年级的时候。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人在青少年阶段(12岁-18岁)面临的主要冲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在这个时期, 孩子逐渐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也寻求更多自我表达,寻求被尊重、被倾听,更寻求与外界更多的联结。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培养这些核心能力。
而当孩子升至高中后,需迅速适应英美或者国际高中教育。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学生一旦遇到成绩不理想等问题,将难以弥补。因为这些问题的起因往往是核心能力的缺失,不仅此时弥补需投入极高的机会成本;一旦未能及时解决问题,问题堆积,学生则可能会产生更大压力,心态越来越崩,进入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