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同意,任命怀进鹏为新任教育部部长。
这位新任部长的履历充满浓厚的学术气息:他本科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硕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围绕着计算机科学开展教科研等工作。在历任五届教育部部长中,他是唯 一拥有博士学位的部长,还曾获国家教委首批“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计划资助,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事业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留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学者将这一系列重要论述理解为从强调“发挥作用”,到进一步强调“可堪大任”。结合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来看,怀进鹏深厚的理工科学术背景和国际性的学术研究经历,或许暗含着我国对于培养国际化理工科人才的期待。
怀进鹏赴美交流时,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候的我国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努力争取着各种学习深造的机会。经过二十余年的风雨洗礼,如今正处于关键转型期的我国,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比当时更加迫切。我们的年轻人要有能够走到世界舞台上与同龄人甚至前辈们竞争的实力,才能接触到更前沿的科学技术,才能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这或许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有着多元背景的学者于国内外教科领域任职的原因。
我国很多高校校长都有着在国外学习、访问或交流的经历。如现任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研究生毕业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系,还曾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交流;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曾在德国马普协会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过6年的合作研究;现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先是于英国阿斯顿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专业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后又投身科研与教学,共在海外学习工作了13年之久。
这些校长也吸引并渴求着更多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人才加入学校。去年刚刚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归国的全球著名计算机视觉专家朱松纯就受到了清北两校的“争夺”。最终北京大学率先公布:朱松纯教授受聘担任北大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也紧随其后,发布了朱松纯加盟该校的消息。今年2月,前任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陈杲也“官宣”加盟中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成为特任教授。陈杲今年仅仅27岁,23岁就已经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因破解了世界数学难题而轰动一时,他的归国受到了国内学界的热烈欢迎。
除此之外,这些杰出的学者在国外高校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哥伦比亚大学刚刚宣布周以真(Jeannette M.Wing)新任负责该校科研的常务副校长,据悉,这也是哥大首位华裔女副校长。她在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以及博士学位,后又在南加州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还曾任职微软全球副总裁兼微软研究院海外负责人,在学术和实践两条道路上都进行一番探索后,最终又回归到高校中。
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公布的2021年新入职教师名单中也有两位中国面孔。一位是杨光宇,他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拥有纽约大学的计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另一位Sixian You曾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又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她的作品曾获得多个奖项,并得到《自然通讯》杂志编辑的推荐。
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博士毕业生吴佳俊则在2020年选择加入了斯坦福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还有斯坦福的博士毕业生陈丹琦,同年前往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职助理教授。
可以看出,虽然毕业后留校是一种好选择,但也有非常多的人才都青睐于“游历”多所不同的、甚至各国的高校拓展见识,也期待多样的校园文化与共事氛围给他们的研究事业带来新的灵感,这在无形中与多元化人才的理念相吻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多种学习形式和内容的改变,也接受过不同思维方式和眼光格局的培养。在这个处处是变革的时代,他们有着卓越的适应与发展能力。
孩子是一个民族的希望,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这些有着多元教育背景的学者们,既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情况和教育体系非常了解,又能与国际学界接轨、掌握领域内最新动态,有着独特的视野与远见。而他们深耕于高校,专注科研与教学的选择,会带领着一届又一届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他们的眼界更加开阔;也将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以校友和师长们为榜样走向世界,朝着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进发。
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