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篇《放弃绩点——成绩评定改革在“生科”》的文章中,北京大学表示,在高强度的学业考核压力下,无数学生陷入不必要的内卷泥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展开试点改革。
其实此次方案最重要的一次改革是——不再用绩点制的方式计算GPA,转而实行“等级制”的考核评定方式,全体同学用优秀率(A%)和优良率(AB%)替代 GPA,并将学生的成绩分为 A、B、C、D、F 五个等级。
学生评价由绩点制度变为等级制,往大了说,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实践、兴趣爱好、科研创新、产业实习、大师讲座、社团活动等,评级更加“粗线条”。
但也不可否认,绩点制度将四年成绩所得简化为满分4分、5分的数字,能更直观体现学生成绩,也为中国学生申请留学带来便利,也更加方便国外大学进行参考。
而我们之前都知道的是,保研、留学战场中的绩点之争,厮杀严重,甚至0.1分之差就会让人失去保研资格,与心爱的大学失之交臂。
留学亦是这个道理。
无论是选择去哪个国家地区、学校与专业留学,GPA都是申请的第一道门槛。如果最基本的GPA达不到,将有很大概率直接被pass。
那对留学的同学来说,大学的评价体系改成等级制会更好吗?有什么影响呢?假如全面推广,又该怎么换算成绩呢?
| 等级制真的友好吗?
其实早在 8 年前,清华大学就宣布绩点改革,用 A、B、C、D、F 等 12 档等级记录学生的成绩,而不再是百分制。
甚至 2019 年后,清华大学发布的 GPA 改革方案中给足了教师的“评价自由”。同时,2019 年及以后入学本科生的成绩记载方式将不再有“对等百分成绩”。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资讯,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扫描二维码,领取留学大礼包,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留学菁英导师。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