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一聊这所综排和专排相差甚远的神奇院校。
| 排名:金匠人的痛点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又称金匠学院,是伦敦大学联盟的一员,也是一所从1891年创建的老牌艺术高校。
金匠不仅发展历史悠久,还是很多英国皇室国戚所钟爱的院校,比如英国王位继承人排序第九的女王的长孙女——比阿特丽斯公主就曾毕业于金匠。
然而,这所历史悠久的院校却存在着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科发展水平相差甚远,主要分“艺术设计与传媒”和“其他”两个层次:
根据QS学科排名,金匠的传媒学排名英国第2、全球第12;艺术设计学科排名英国第4、全球第15;
不仅是QS,在卫报排名及其他一众排行榜单上,这两个专业也都有着相当傲人的成绩;也正因艺术与传媒专业表现太过亮眼,因此对于英国人而言,金匠其实是被算作一所专门的艺术传媒类的专科学校。
但是,金匠偏偏又开设了包括教育学、语言学、社会学、哲学、管理学等在内的73个专业,而且实话实说,除了艺术设计类和传媒类之外,别的专业表现都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学校的综合排名并不是艺术和传媒说了算的,需要考虑各专业的平均发展水平,因此,即使这两个专业再怎么强大,金匠的综合排名依然落在了全球第461位的尴尬位置。
要知道金匠的艺术设计专业,自QS有纪录以来,就一直在英国第3和第4之间徘徊,是仅次于皇艺伦艺的高校,被综合排名拖累成“快掉出前500的院校”,难免让金匠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十分不爽。
因此,很多去金匠读书的同学都反映说经常能听到老师抱怨排名,吐槽学校排名拖累了艺术学院,矛盾激烈到艺术学院年年都想搞独立……
| 掩盖不住的“酷”
作为一所以艺术设计见长的院校,金匠并没有把实践摆在比理论更高的层级,而是理论与实践并举,注重方法论与过程的教学。
而这反而让它与其他艺术设计院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了艺术院校中的“非主流”。
金匠不喜欢招“别人眼里的好学生”,在金匠看来,那些习惯于让自己不断贴合社会的既有期待,并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优等生”,缺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而这份好奇心正是进入金匠所不可或缺的。
如果没有这份好奇心,即便再努力也只能在技法上不断精进,却很难跳出既有的视线范围,拥有大多数人看不到的视野,并成为某一领域未来的领军人物。
这样的理念也渗透到了金匠筛选学生的标准上,无论是文书还是作品集,只有你在其中表现出自己独立的思考方式,表达出对世界的好奇心,才能让金匠对你的申请材料青睐有加。
那么该如何在申请金匠的作品集中表现出你对世界的好奇呢?
如果你能通过高质量的作品集成功进入金匠,你会发现,金匠的酷,远不止以上提到的这些。
在金匠,几乎所有人都会被贴上“哲学”的标签,因为金匠的很多教授都有哲学背景,会从哲学的角度做设计,比单纯讨论设计要酷得多;
同时,金匠也因“重视思辨性”而闻名,因此很多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去了解项目背后的哲学意义,从而赋予项目更深层次的价值。
| 金匠的“与众不同”
金匠是英国少有的坐落于伦敦中心城区的院校,各种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画廊都触手可及;这也让金匠的学生相比于去英国其他城市学习的学生更能具备国家化的视野。
在金匠,学生们学习的大多不是为了现在的问题做设计,而是去设想和论证未来的可能性,从而探索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与其他院校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因此,金匠的课程设置也非常学术和理论,就拿金匠的设计学科课程设置来说,它并不像其他院校那样有明确的方向区分,而是十分注重跨界研究,所有学习设计的同学都只有一个相同的专业:设计。
该专业鼓励同学们打破设计的边界,将批判性的设计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相结合,用前瞻性的眼光去探索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
不过,专业还是提供了包括“传达与体验”“时尚与表现”“创新与服务”“交互与实践”“空间与参与”在内的五大Studio,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由选择。
其中传达与体验更偏向平面设计、视觉传达;时尚与表现更适合对服装、珠宝感兴趣的同学;空间与参与会讨论建筑、室内等空间类课题;
而创新与服务和交互与实践Studio则是新兴学科方向,讨论课题包括交互、体验和服务设计。
不难看出,金匠很有自己的风格,不同于其他院校,它更青睐自己有想法、喜欢探索未来的学生。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资讯,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扫描二维码,领取留学大礼包,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留学菁英导师。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