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新周刊》的大学排名是以百分制来评定学校的先后排位,评分的项目共有7项:
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 (22.5 percent)学术实力 22.5%
Retention (22.5 percent):大一学生返校就读大二 22.5%
Faculty resources (20 percent)师资 20%
Student selectivity (12.5 percent): 录取难度 12.5%
Financial resources (10 percent):财政资源 10%
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 (7.5 percent): 毕业率 7.5%
Alumni giving rate (5 percent):校友捐款 5%
学术实力(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putation)-22.5%:《美新周刊》的学术实力意见是排行榜各项指标里权重最大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评议学校的学术水平,调查对象是大学的校长、教务长和大学招生院长。每个评议人对各学校可以打1~5分。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在这一项都获得了最高分,为4.9分。
大学校长要关注大学在全美的竞争地位,教务长是学校的教育掌舵人,招生院长也要了解各个大学。所以,他们都是有资格的评议人。不过,他们也不可能对美国千所大学都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同行评议其实主要是来自于一般的印象,大学的名气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大一学生返校就读大二(Retention)-22.5%:全国性大学及文理学院占20%,综合本科占25%:第一年以后仍然返回学校继续至毕业的学生比例。在美国,由于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年以后选择转学,返校率是一个用以衡量学校对学生吸引力以及学生对学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数。
师资(Faculty resources)-20%:班级人数、学生教师人数比例、教职工工资水平,以及教职工文凭分布都被考虑在内。在美国,大家非常注重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与老师的近距离接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老师为学生进入某个专门领域开门领路。很多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做项目,从而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所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够很容易地接近老师,而班级人数和学生教师人数比例也就成了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重要指标。教职工工资水平反映了教职工们对学校的满意程度,进而反映了他们对工作的投入。教职工文凭分布则是学校学术水平的基本写照。
录取难度(Student selectivity)-12.5%:好的学校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这一项通过综合考察申请该学校的所有学生的质量来评判学校的质量。考虑的因素包括申请人的SAT成绩、高中成绩、排名,以及录取比例。
财务资源(Financial resources)-10%:学校平均在每个学生身上就教学、研究、服务,以及其他教育相关项目上的投资。USNEWS对这个项目进行精确的计算,包括各校在每个学生身上所花费的聘请教授进行教学、研究、学生服务以及相关的年度教育开支。
毕业率(Graduation rate performance)-7.5%:是以三项指标综合后的得分来排定的。这三项指标分别是被录取学生的SAT或ACT的成绩(占50%)、学生在高中的年级排名(占40%)和录取率(占10%)。这里的学生全年级排名,在全国性大学和文理学院按前10%,地区性硕士学位大学或综合性学士学位学院按前25%计算。
SAT或ACT的成绩占这个项目的一半,即拥有7.5分的权重。由此可以想象,为了提高学校的排名,各所大学都会努力招收SAT成绩高的学生。对大学来说,录取SAT高分的学生是提高学校排名的最好的方法。虽然美国大学录取有许多因素要考虑,但是有的学校可能简单地以SAT分数线录取学生。因为招收SAT低分的学生,多少要牺牲排行榜上的排名。
校友捐赠率(Alumni giving rate)-5%:毕业校友回馈母校的比例。校友捐赠率的高低不仅表现校友对学校的忠诚、热爱和感激,由此也直接地表示了校友对母校教育成功的认可。校友捐赠率以校友总人数每年对母校的捐赠百分比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