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秋天一个下着小雨的午夜,我踏上了英国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启了我在英国的本科及硕士学习生活之路。临行前的激动和兴奋,在十几个小时飞行的疲惫中沉淀下来,我早以为自己已做好完全的心理准备,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国家开始新的生活,可当我从MANCHESTER机场走出来的那一刻,莫名的彷徨和陌生感还是侵袭了我的全身。大概是晚上到达的缘故,这个国家看起来灰蒙蒙的,万籁俱寂。然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扑面而来清新的空气,沁入心扉,让人忍不住深吸几口气。八月的天气已经非常凉爽了,我庆幸自己带了一件外套在身边,起码不用挨冻。英国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仿若“雾都孤儿”里的描述,充满了神秘,古老和文明的气息。
我所就读的HULL大学位于英格兰的东北部离曼城约2个半小时车程,一个缤纷的海边城市。当晚乘学校大巴赶到宿舍已经是深夜,第二天一早起来,才是我真正接触这个国度的第一天。直到现在,第一个清晨的景象已经十分模糊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它从始至终给我的感觉,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古老的建筑和绅士的居民。这是一个文明的国家,时至今日我的记忆里依旧充斥的是慈祥的老先生老太太,热情的路人,会绅士的帮你开门的年轻小伙子和永远会让行人先过马路的司机。适应英国生活的过程很快,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在出发前每天泡论坛看师兄师姐们的心得的作用终于体现出来了,这个在脑子里陌生又熟悉的国家,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学在英国
作为远道而来的一名学子,最重要的经历莫过于上课学习了。英国的上课方式跟中国的大不相同,不但有几百人的讲座形式的大课,也有十几人的小课,你可能每堂课都会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和你的组员们完成一个小的Presentation。多样化的上课方式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全面学习的能力。在第一堂课上,老师会介绍学科的性质,并自我介绍后,老师还会发下一张书单,上面都是将要学习的核心课程,但是这些书是需要你自己去购买的。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无疑对你学习有莫大的帮助。学校的图书馆是首选。即便你无法要到你所想要的资料,图书馆的信息办公室也会向你提供必要的帮助,向分校或校外求助。同时学校也会有24小时学习室,里面会有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供学生使用,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肤色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
英国大学更多的是这位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来完成你的知识积累,如果遇到问题,先学会自己解决,查阅大量的资料后,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当然在一开始的学习中,我对这样的学习模式颇不适应,一来语言还有障碍,二来学习方法也十分古板。但是半个学期之后,逐渐摸到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我总结的重点是,每次上课之前一定要仔细预习教授发的Notes,带着清晰地思路和问题去上课,有问题一定要当下解决,今日事今日毕。学会问问题也十分重要,跟教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且相当有益的。不少同学还会用MP3录下上课的内容,回去反复钻研。图书馆简直成了我们的第二宿舍。我到现在一直对当时在图书馆中彻夜的奋斗,组员们无数次的讨论和在电脑前飞快翻动的手指印象深刻。
紧凑,充实,却又不乏趣味。
住在英国
我在英国的第一个“家”,其实就是学校宿舍。但是在众多的住宿选择中,我选了最有英式风格的Student House,一栋二层的房子中,住了5个不同肤色和国家的人。我对外国友人的初步认识便从4位可爱的同学身上展开了,我的宿舍真的非常“国际化”,一个英国人,二个法国人,一个巴基斯坦兄弟加上我,组成了我们的模范家庭。英国的宿舍一般都是男女混住的,除了House,还有典型的学生公寓式住宿,这种FLAT就跟国内的宿舍比较相近。无论选择哪种宿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适应能力,融合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锻炼。刚来的时候,大家的英语还不是非常好,生活沟通中就会发生许多有意思的小事情。法国小伙子有一次生水痘了,他很着急的跑来问我们所有人有没有生过水痘,如果没有,就得注意预防。当小伙子敲开我的房门时,他很着急的卡壳了。接着我这个还没生过水痘的危险人群跟他近距离比手画脚了半天,他最后很果断的把衣服一掀,我顿时明白了,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对人是多么重要。最后谈话以我是否要回去跟我妈妈确认我是否生过水痘而告终。但是学生生活无疑是精彩美好的,在一次次的聊天,聚会,学习讨论和家庭会议中,我们的沟通越来越流畅。这些我在英国的“家人”也变成了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食在英国
英国的本土食物是出了名的难吃的,纵使是英国人也这么说。除了小学英语课本里就学到的“Fish and Chips”似乎让我比较有印象的就是“Jacked potato”和各种“Roast chicken”了。英国人的食物非常简单,早餐通常是非常经典的英式早餐—豆子,培根,烤肠,烤面包配上奶茶或咖啡,午餐和晚餐大多都是土豆,土豆和土豆;对了,还有烤肉和生菜。这就是为什么印度菜,中餐,法菜和意大利菜在英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在来到英国宿舍的第一个星期,我就用一桌美味的中国菜迅速博得室友们的崇拜。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中国料理的博大精深,以至于我以后屡次做饭的时候,旁边会围着拿着小抄本的法国美女,试图“偷”生木耳吃的法国小伙和正襟危坐的英国绅士。英国能买到蔬菜和食品的地方有超市,肉铺,小商店和露天市场等等,各种商店包罗万象。在集市里买到的蔬菜食品可能比超级市场便宜一半以上。当然不能少了有中国特色的唐人街,英国最大的唐人街位于曼彻斯特,在这里不但不愁找到中式调味品和食品,也汇聚着中国各地美食,是中国学子们一解思乡之苦的好去处。
生活在英国
英国人的生活简单却很有趣。通常每天晚上六点以后,街上的店铺已经全部打烊了,连行人都寥寥无几,若是周日,那四点钟以后便已是这个景象。但是如果你随意进入一家Bar,那又是一种不同的气氛,英国的酒吧文化是一种特有的集娱乐与社交的生活方式,绝对值得细细感受。哪怕在学校里的酒吧或者同学的宿舍,如果你喜欢,每周都能参加不同主题的PARTY,作为外宾你将会得到热情的欢迎,当然,不要忘记带上你的伴手礼--哪怕只是一瓶可乐,这是英国人的礼仪。对留学生来说,了解英国人生活的另一大途径,就是打工兼职,这也是对留学生来说锻炼生活能力与减轻生活压力的最好途径。我很庆幸自己能在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球场工作和感受英国人的生活。在我在HULL的几年中,本市球队还是英超球队之一,我所工作的地方便是本市的英超主场:KC Stadium。 工作的内容很简单,收银,给球迷和观众出售各种食物饮料。工资还不错,一个小时约6镑30,工作也相对轻松和有意思,这里的员工也都来自世界各地,却都一样的亲切和蔼,主管也是个十分英式幽默的老球迷。足球是英国人最为之狂热的运动,我虽然不是球迷,却能亲身感受到他们的激动和兴奋,看着球迷们或把酒狂欢,或黯然神伤,感叹这就是生活。
毕业之后,大家各奔东西,有人离开,也有人留下。于我而言,跟教育有关的工作一直是我的梦想。我喜欢看到孩子们的喜悦和欢笑,也想帮助更多的学生感受国外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毕业之前我已下定决心,一毕业便回到国内,加入新东方前途的大家庭。看着一个个孩子在我的手中成长,放飞,跟我交流在国外的生活学习趣事,成就感溢满于心,也让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
最后给所有满怀着出国梦的学子们-- 年轻的时候,需要经历和历练,无论开心还是辛酸,眼泪还是欢笑,沉淀过后,必然是生命中能够一生珍藏的瑰宝,也将是你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