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的竞赛活动如何准备?
人文社科方向的活动,最好有一到两个是长期坚持且与学术研究相关的。由于人文社科研究的特殊性,很多社会性研究都需要长期的个人观察记录。
比如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方向是社会学中的医患关系探究,那么他可以先找到具体课题,去医院报名成为志愿者并收集原始资料,这个研究活动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一个校级课题,甚至是一个比赛的参赛项目。随着申请者相关知识的不断完善、研究资料的不断累积、申请主线的不断推进,最终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完整的论文。
当然,学术论文并不是研究的目标,围绕兴趣方向可以做的活动有很多。学生可以在学校里成立社团,创立公众平台,呼吁大众关注此类问题并普及相关知识;参加医疗课题相关的演讲辩论比赛,展现自己的演讲与即时反应能力;也可以参加医学相关的写作项目,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论是人文社科还是理工科竞赛,想要在高含金量的比赛中获得骄人的成绩都需要足够的前期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很多从小专注理工科竞赛的学生,长期以来积累的都是理工科方面的知识,怎样才能成功做到“曲线救国”呢?
往往理工科的学习研究都要具体到某一个科目:数学竞赛不会考察物理,化学竞赛不会加入超纲的生物知识,泾渭分明就是理工科的一大特点。人文社科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竞赛也是跨学科居多。
不少人文社科的比赛考验的是学生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越能在其中表现出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学生,就越容易获得好成绩。人文社科类型的比赛活动主要分成四类:学科竞赛类、演讲辩论类、写作类以及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类。
# 学科竞赛类
这类比较知名和具有含金量的竞赛包括哲学奥赛和语言学奥赛。这两个比赛的入门难度不是很高,但专业性较强,和其他奥赛项目一样每年只有一场。其他的学科竞赛,如泛太平洋应用语言学协会和中学生哲学大会等,其含金量和推广度与奥赛相比相对较低。
# 演讲辩论类
这类比赛的范围很广,比赛时间基本全年覆盖。常见的演讲辩论比赛,如全美演讲与辩论协会主办的NSDA,中国全国高中辩论赛NHSDLC,中国希望之星演讲比赛,Model Union Nation,21世纪英语演讲大赛等,涵盖的主题也多种多样。
# 写作类
写作类竞赛的比赛时间也是全年分布,主题丰富,主要考察学生的写作思辨能力。
# 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类
这类竞赛是包含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创新的综合性比赛,常见的比赛如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CTB,全国青年观察竞赛YOC等。这类比赛一年大多只举办一次,且需要组队完成,最好可以提前准备。
组队比赛并不意味着比赛难度降低或每个人的工作量减少。人文社科组队赛的常见形式是发现社会问题、收集数据、实地考察、了解分析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成果展示。这就需要团队各方紧密协作、共享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每个团队的人数有限,这类比赛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挑选合适的队友十分重要。
总体来说,人文社科能参加的比赛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学科的涵盖面颇为广泛,理工科学生也能参加。比如一个学习数学的学生可以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社会学问题。
实际上,社科类比赛的学科门槛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拿奖容易。想赢得这些比赛,往往需要缜密的逻辑和强大的思维能力,很多时候还需要有优秀的文笔。这些比赛也是对学生跨学科分析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资讯,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扫描二维码,领取留学大礼包,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在线咨询留学菁英导师。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