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领计划 | 读“心”术——探究消费者心理 活动回顾
拼单团购、直播带货、旅游观影、娱乐休闲……生活中的种种消费行为都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引导。掌握消费心理学,有助于提前预测人们的消费行为,做出合适的商业判断。本次活动,志领成员跟随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张方老师,一起探究消费者心理背后的奥秘。
在消费者心理学初探讲座中,老师详细的讲解了各种心理学模型与学术研究分析方法。在课程之后,学员们分为四组,围绕每组不同的研究课题,进行了人群心理活动初步预估,并制定了消费行为调查问卷的大致研究内容和调查问题。
通过两周的调查问卷收集和研究讨论,各小组分别选择以课题汇报演讲或研究分析报告两种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在本次活动中:
l志领成员一共围绕“行为”“营销”“性别”“电影”四个大方向,开展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直播带货如何抓住消费者心理”、“消费心理中的性别差异”、“电影票房背后的消费者心理”四个课题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
l一共收集到超过600份有效问卷反馈,并制成数据图进行人群消费心理分析。
l进行Report研究成果展示的小组共完成超过6000字的学术报告,充分运用了调查问卷的信息优势和课堂学到的心理学知识。
志领成员说:
G同学:
通过这次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心理的调查研究,我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是我曾想的那样将依靠家庭支持所得的资金不理性地消费在奢侈品以及电子产品上,而是更多地偏向于衣食住学三方面。这个发现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面向大学生这一类人群的产品进行归类、宣传,提高公司的营业额,增长盈利。
这次活动中,有两点遗憾。第一,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将消费频率做一个合理的定义,导致在统计结束后的数据分析中,我们无法确定答卷人的回答依据是什么⊙_⊙。有的人认为,下班回家坐公交1块钱也是消费,有人认为去外面吃一顿百元餐才叫消费。因此再下一次的研究中,我们要先考虑我们要的数据是什么,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展现,再设计问卷,避免有遗漏项。第二,我在演讲的时候,声音太小,下次要试着更自信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