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由标准化考试分数(托福,SAT或ACT)来推断录取概率,是美国本科申请的一大误区。就拿学校公布的Common DataSet(由SAT组织方CollegeBoard,权威排名机构US News等组织的学校一手录取数据收集)来说,被前30学校勾选为“极重要”(most important)的录取因素,最常见的是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高中课程难度),academic GPA(在校平均分),standardized test scores(标准化考试成绩),application essay(申请文书),和character/personal qualities(性格和个性),其他极常见的因素还有classrank(年级排名),extracurricularactivities(课外活动),和talent/ability(才能和能力)。
美国本科前30大学谁才是真正的分控?
由此可见,名校的录取是一门非常复杂,甚至带有一些主观成分的学问,仅凭分数这样的量化标准推测录取一流大学的概率,显然是以偏概全的。但我们心中仍然不免有这样的疑问,在这些大学中,他们对待分数的态度是否完全一样?对考试成绩的严格程度是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录取难度?
在了解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经验谈”:某某学校是分控,没有XX分千万别尝试。或是:某某学校是这个排名段较水的,XX分也有可能录。这些说法到底有什么依据?是否能在实践中被验证?在扔给你大量案例,看看低分高录的课外活动大神,后台超硬的人生赢家,文书神来之笔的命运宠儿之前,我们先用普遍数据说话,从历史录取SAT分数和录取率两方面,看看这些牛校到底是不是分控。
我们筛选了大量数据,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o 录取SAT成绩分布:比起分数的绝对值,由于考试的改革,我们更关心被录取学生分数的跨度和同排名段学校之间的比较。
o 录取率:传统来说录取率直接反应了一个学校的申请难度。但当我们把这两个数据结合起来看,会发现录取分数高的学校,不见得录取率必然低。有高分就相对容易被录取(分控),和不管有没有高分都有机会但竞争激烈(不分控),到底哪个对你来说希望更大?这就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我们以后会开专题分析软实力的评估和体现,二者结合会有更清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