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地球超过70%表面积,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自2009年
世界海洋日
以来,每年的
6月8日
都是我们重新认知海洋的重要纪念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疫情让人们更加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可持续海洋创新
”作为这个不平凡的甲子年海洋日的主题,更具意义。
为了保证老师和同学们的安全,符合疫情相应要求,原定线下的活动在线上如期举行。课程自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拉开序幕,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完成线上授课。由公益科普作者,博物馆公益讲解员,电视纪录片导演,为同学们分次讲解海洋污染的不同来源,很多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概念和未曾了解过的海洋污染现状,在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变得生动鲜活。
专业课程丰富了同学们的海洋环境保护知识,为了更好的进行公益宣传,我们同时安排了专业老师为同学们进行技能培训,数据库搜索和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应用和问卷设计技巧,REPORT写作规范与要求等,使同学们在进行各自小组公益宣传成品制作过程中,更增加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此处技能培训PPT图片)
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领域带来了新鲜感,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但项目的进行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和坚持。线上小组讨论时间灵活,却更加考验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每个小组从主题确认到项目架构;从问卷题目确定到问题逻辑设置;从数据库资源搜索到最终文献选定……都凝聚着指导老师的心血和同学们的努力。每组同学从陌生到熟悉,直至成为默契的伙伴,有摩擦也有理解,最终的宣传海报和2000字的REPORT都是同学们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成果。(此处问卷图片)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让同学们看到海洋保护公益事业道阻且长;小组讨论的思路碰撞,使同学们更加重视沟通协作;REPORT构思和撰写,教会同学们展现自我同时接受他人……学习新知识才能产生新思维,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加丰富自己,领导力与团队协作并不矛盾,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将团队的利益最大化……这些都是同学们日常学习中接触不到的学习方式,恰恰是迈出国门前需要积累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