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彻斯特大学读研究生期间,课程的成绩30%取决于平时表现(出勤,课后讨论,研讨会,作业),70%取决于期末考试成绩。
Conflict Management & Dispute Resolution(冲突管理与争论解决)课程的导师是在业内非常权威的学者,经常来往世界各地为机构、财团处理不同程度的争端。一次课后作业涉及到案例分析,我根据中国企业的一个事件进行分析,并完成论文作业。
我对于整篇论文做出了很多努力,包括阅读大量文献、分析案例,但是作业成绩很低。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发邮件约了老师想谈一下以后的改进方向,以及申请一下成绩复议。
按照预约的时间,我敲开了老师办公室的门。坦白讲,没有我印象里办公室的感觉,桌子上有往届毕业生赠送的来自各国的纪念品,墙上有和自己家宠物的照片,电脑的桌面是他和女儿的合影……一切的一切都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和在课堂上表现的严肃一面完全不符。简单的寒暄过后,我将话题引到了论文作业。在我表达我的观点,以及我整篇文章的构思和初衷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在耐心的听并且做笔记。最让我意外的是,他在听完我的长篇大论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谢谢你,让我了解这么多关于中国的事情。”之后的交流中,他也表达了他对于我平时表现的认可以及肯定,并提出可以申请对于我的作业进行成绩复议(由于成绩已经录入系统,修改成绩需要和学院沟通)。我担心耽误老师太多时间,在交流了1小时左右,我询问他是否有别的安排,他很直接的告诉我,他当天下午就是为了我进城的(老师家住在市郊,开车到市中心需要1小时),这让我十分感动,觉得自己是非常被重视的。
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的沟通比以往更多,包括在学校的网络交流平台,电子邮件,课下休息时间,研讨会,小组讨论……我更加感觉到老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关系,更愿意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更愿意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术上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