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留学规划老师,在给学生定校的时候,最经常听到的就是:老师这个学校排名在前面,我就去申请这一所。咱们国内的家长普遍有知名院校情节,在挑选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都是奔着排名去的。澳洲八大是八成中国家庭的选择,甚至有的学生说过上不了八大就不去留学了这种言论。
每当听到孩子和家长们诸如此类的言论,我就觉得肩上的担子要更重一分,帮助学生和家长选择更适合孩子的学校是我们的责任。
学生和家长最耳熟能详的有澳洲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昆士兰大学、莫纳什大学、西澳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简称"澳洲八大"。八大的优越排名和宽进严出的教学模式受到很多中国学生的青睐。它们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知名院校,拥有世界知名的师资力量,是澳大利亚高质量大学的代表。
那么,学生只能去这些学校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吗?答案是否定的。作为一个在澳洲学习生活了多年的人,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的转学换州经历让我意识到澳洲和国内大学的区别。
首先,两国高校的战略布局不同。国内大家熟知的一本二本甚至是三本综合类高校都是相同教育类型的学术型院校,不同层次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却相同,学校开设的课程和专业也大同小异。
这种情况下,家长和学生自然而然会选择有名气且综合实力强的学校报考。其与澳洲高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澳洲大部分高校都有能力为其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但是各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却不同导致每个学校的优势专业也不同。
澳洲八大侧重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一些导师是资深的理论课题研究者和教学教材的编撰者。因此,从八大毕业的学生通常都具备高水平的学术能力。而其他学校则侧重于通过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专业和实践技能,指导老师可能是来自于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作者或管理者。
其次,两国高校的申请方式有着巨大差异。学生报考国内的大学普遍只有小于或等于一所学校的录取,除了接受或者放弃别无他选,学生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不必考虑学校与自身情况的契合度。久而久之,选择就读学校就变成了一个独立存在的题目,只需考虑学校情况不用考虑个人情况。
然而申请澳大利亚留学的同学往往可以同时拿到多所大学的录取,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但是家长和学生习惯于选择排名最高的学校入读,却丝毫不考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优势特长,就会造成学生自信心受挫,敷衍了事,厌学、难以毕业等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的情况发生。
第三,两国教育资源差距大。国内人口基数大,教育资源有限,学生必须要进入知名院校以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在澳大利亚,丰富的教育资源足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其发展需要的助力,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可以由资源为主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个体为主的观念,在选择就读学校时将学校是否适合该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上考虑。这个情况在不缺教育资源的澳洲当地人的选择中得到了验证。
当地人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考虑的一定是自己想不想去这个学校,其次才是学校好不好。非八大不上其实是大家对国外择校的误解,认为去了知名院校得到的教育资源一定是最好的,最多的。但其实在择校过程中,学生和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学校提供的资源中学生能用到的有多少。
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本人的真实经历。我曾在莫纳什大学接受了一年的硕士教育,在校期间疲于应付各种考试、作业,还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交让我觉得非常辛苦。因为我的英文基础并不好,在国内也只是毕业于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大三下学期,老师帮我申请到了莫纳什大学和昆士兰大学,拿到这两所学校的录取让我的家人都非常开心。父亲还专门为我选择了当时非常热门的,莫纳什的银行与金融专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期待与兴奋和正式上课之后的挫败和无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年之后,我下定决心想换个环境,也想体验下纯粹的澳洲生活。同时身边也有很多同学想拿身份要搬到塔斯马尼亚。于是我就走上了转学的道路。
这一次,我决定忠于自己,我不再考虑别人眼里热门专业,也不想学父母眼中好就业的专业。我选择了我喜欢的、更加擅长的市场营销专业。申请塔斯马尼亚大学,老师帮我拿到了将近10万人民币的奖学金,于是我踏上了新的学校和城市,心中再次充满当时的期待和兴奋。
事实证明,我忠于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学业上,我身边的同学都是和我程度相当的学生,我们的小组合作更加顺利,分数比较优异。积累的自信使我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我开始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竞赛比赛活动。学校的Uhack创业比赛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合作,尝试创新和跨界运用。我们通过头脑风暴对现阶段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新的高科技解决方案,再通过商科的知识将这个想法实现商业化运营,最终我们的方案得到了各位老师和投资人的认可,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方案。
紧密的团队合作,让我学会如何配合他人的工作;废寝忘食的讨论,让我知道完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中接近。上台演讲,让我能在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的演播厅侃侃而谈。
最后一个学期,学校为我安排了实习,我在澳洲当地一家非盈利机构做市场运营,结识了很多当地的企业家,参与举办了各种活动,使我在当地的生活也过的如鱼得水。
我在搬到塔州的第二年,已经可以完全负担自己全部的生活开销,甚至还有盈余,也终于向父母证明了自己。最终,我在塔斯马尼亚大学如期毕业,顺利拿到硕士学位,走上了工作岗位。
两种不同的状态,皆是源于不同的选择。我放弃了大家追求的知名院校光环,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回到择校中,目前国内的家长和学生选校误区一般有两个。
第一,以国内的择校思维选择国外的学校,认为只有在排名高的学校才能学到东西。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一种理解,澳洲共有41所大学,其中39所都是公立学校,完全不同于所谓的“野鸡学校”。大学的排名是基于各所高校的综合实力,其中学术贡献和受资助的金额也在其考虑范围之内。
八大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其他学校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在部分新兴专业的领域,非八大学校的表现甚至要优异于八大,如医疗美容,航空航天,体育管理,酒店管理,翻译等专业。
第二,以学校的名气定义学历的含金量。澳大利亚大学每所大学都有各自的王牌专业,例如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大学就不是八大之一,但是它也是建校超过百年,历史悠久的大学之一。它的工程与技术专业和美国NASA合作,学生可以去美国NASA宇航局学习和实习。
在这个领域能为学生提供如此的专业背景和实习经历,即使是八大也没办法超越,其文凭含金量不言而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王牌专业,和维多利亚大学一样,它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领先世界。
因此,建议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能够正确认识学校的排名和名气对学生选择学校的影响。能去到排名高,名气大的学校固然好,但是学生自身的情况和与学校的匹配程度也应该纳入家长的考虑范围之内。毕竟知识是无限的,能学会的却是有限的;资源再多,用得上的才是自己的;学校再好,适合你的才是对的。希望所有的学生们都能选择到对的学校,少走弯路,早日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学校和专业选择犹豫不决的你,需要最全面的院校信息和录取数据来扫除迷茫;想冲刺澳新TOP院校却对留学规划迷茫的你,需要科学合理的备考规划、背景提升计划来丰富自身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