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历含金量对比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类和科研类高层次人才的目标取向,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主要到高校或研究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美国的硕士教育体现为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各种专业性硕士学位占85%,其发展已远远超过传统的学术性硕士学位教育,多注重应用性或者功利性目标的追求。
2.录取要求对比
中国采取严格的研究生考试入学制度,有年龄限制,对外语、政治、专业课、公共课各单科成绩及总分都规定了最低标准,根据考试成绩按照复试名额确定复试名单。录取时既要看业务水平,又要看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既要以考试(含复试)成绩为主,也要参考平时成绩和表现。
美国研究生招生工作由各校自主进行,灵活性较大,没有入学年龄限制,提交的主要材料包括:
(1)大学学习成绩证明;(2)GRE或者GMAT成绩(可选);(3)二至三名教授的推荐信;(4)个人申请书等。学校不单纯以分取人,入学考试成绩不作为录取研究生的标准。
3.时间成本对比
从学习时间来看:中国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有个别院校是两年制或两年半。其中1.5-2年为课程学习时间,1-1.5年为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时间。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1-2年,最短1年。在课程学习中,大约半年时间要用于准备学位英语考试,在这两年内课程设置很紧凑,内容也很丰富,大大节省了求学时间。
从入学时间来看: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有quarter和semester两种制度。大多数学校是semester制,开学时间一般是秋季9月初或春季1月初,6到8月一般为暑假,很多学生利用这三个月参加实习或社会实践。中国大学一般是每年9月秋季入学。
提示:由于美国学校都有各自的申请截止时间,大部分学校秋季入学截止时间在前一年12月到当年2月,有些更早或更晚。由于申请美国名校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录取名额有限,所以“早规划、早申请、早成功”成了申请美国名校的真理。
4.就业情况对比
在国内研究生就业难,尤其是文科研究生就业屡遇瓶颈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中国的很多企业单位都宁愿选择本科生,因为成本较低,工作能力也不一定差。
美国更多注重的是个人能力,美国大学特别强调实习机会,研究生非常注重在学习期间就得到各种各样实验、研究以及实地考察的机会。中国学生如果想要回国就业,海归硕士自然含金量要多一些,他们面向的企业多是一线大公司。即使专业经验有限,语言是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