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密院正式停招
交大密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和美国密西根大学于2006年共同创办,曾是国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评分最 高的院校之一。多年来,交大密院不仅因其高性价比的学费(每年仅需75000元)备受瞩目,还以其卓越的录取梦校表现吸引了大量江浙沪的理工学子。过去十几年里,它为1000多名本科生提供了全球学习的体验。
交大密院的合作办学项目主要分为两类:
- 完全本土化的4+0项目
- 2+2或3+1联合培养项目
这所备受瞩目的中外合作学院将迎来它的终结,引发了广大师生的关注和讨论。
导火索与最后的尘埃落定
这次停办的导火索可以追溯到2024年的一起风波。去年年底,五名中国学生被指控携带相机闯入不该进入的地方,并进行了不友好的活动。这些学生的行为引发了多方质疑。此次的官宣无疑是最终的尘埃落定。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挑战
交大密院并不是首 个“触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去年9月,佐治亚理工学院关闭了其深圳校区,而加州伯克利分校更是表示放弃对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所有权。短短几个月内,接连遭遇的困难让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外合作办学,还值得选择吗?
面对这些变故,对于考虑留学的家庭来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值得选择吗?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需要从具体情况来看。
根据教育部备案,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主要分为“合作设立机构”和“合作举办项目”两种。
1. 合作办学机构
这类学校由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或教育机构共同创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通常以学院或大学的形式存在。此类学校独立运行,拥有独立的校园、管理体系和教学资源。著名的例子有:
毕业生通常能同时获得中外双方学校的学位和证书。这类学校虽然数量不多,但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仅有11所,包括与香港院校合作成立的。
2. 合作办学项目
更多的中外合作办学以这种形式开展,由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合作开设项目,嵌套在中国高校内部,没有独立法人资格。学生主要在中国完成学业,部分会在合作的外方高校进行短期交流或学习。典型的例子有:
- 川大-匹兹堡学院
- 中人大中法学院
- 浙大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谨慎选择,但不失乐观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市场中的良莠不齐,我们在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需要多方考察,慎重决策。教育无小事,每个决策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虽然要保持乐观态度,但选择项目时仍需务实、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希望未来中外合作办学能够在更稳妥的环境中发展,为更多学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