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大学的招生机制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的升学机制是一考定终身,绝大部分是只看分数。而欧美大学录取学生和发放奖学金则是通过全面综合考察申请者的条件来决定的。
一些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如GRE、TOEFL、IELTS、GPA等只是其中的一方面,只要达到基本要求,分数本身的作用就不那么重要了。还要看软实力,但仍然存在很多申请者考得很高的标化,也竭尽全力丰富了活动、奖项、申请材料,却依然没能获得藤校招生员的青睐。
许多人只能把这个结果归结为运气,认为美国大学录取存在很大的随机性。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ParkeMuth, 弗吉尼亚大学的国际学生录取主管曾经说过:“ 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申请材料要写得像一部史诗般的电影。其实,区区几百字不足以概述人生二十年的经历,仓促的文字只能让素未谋面的招生员捕风捉影,看不到你的特点。”
要在短时间内抓住考官的心,以小见大比面面俱到更让人心动。申请材料的表达要像广告一样,要通过细节描写,特写镜头,让招生员可以感受到你的世界。招生员希望看到的是真实有个性的学生,而不是一昧地“讨好”学校,无中生有写出一些与真实经历不相符的内容。
所以想要申请材料内容不“无中生有”,就需要学生在准备美本申请十个活动、五个荣誉奖项的时候,早规划、早准备、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亮点。根据现在大陆的申请形式来看,课外活动的重合度真的太高了,招生员看了这些大同小异的活动列表后,猜都能猜到申请者会写什么话题的主文,根本不会细看。所以体现个人独特性活动和特点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自我认知尽早开始
首先——不必苛求成绩个性化自我认知应尽早开始。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是,敢于申请藤校的学生本身硬性条件一定非常优秀。因此,对于把藤校列为目标的学生对于分数这样的硬性标准只需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即可,不必过于苛求绝对的高分。
成绩达到了“不拖后腿”的标准后,就是对于软性材料——活动和申请材料的准备。首先,要早准备。对于申请藤校的学生要从八年级九年级就开始进入准备材料的过程,因为相比于普通名校,藤校的招生员更看重学生在初等教育中的自我成长、自我认知的过程。
所以,对于藤校申请来说,与其说要“做”一份亮点与众不同的申请材料,不如说是需要在学生八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寻找自身与他人不同的出彩之处。美国大学开始逐渐在申请过程中着眼于学生从九年级,甚至更早开始对于自我教育的安排和规划。
挖掘自身爱好
一定要挖掘自身爱好并坚持下去。很多学生对于藤校的申请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一定是拿过国家级甚至世界级奖项的“天才”学霸才能得到藤校投来的橄榄枝。天赋的确是展现个人能力很好的表现形式,但天赋异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天赋不够突出的学生来说,如何得到常春藤梦校的offer呢?
很简单,寻找自身的爱好和能力所在,并坚持实践。藤校追求的是学生有足够强大的自我认知能力,挖掘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爱好和能力,并且能在繁忙的课业中有精力去完成实践的过程。经历和文字的结合,招生员看到的是学生对于自我认知的过程,并在能在保证课业优异的同时完成对于爱好的追求,有潜力的学生就匹配了藤校对于人才的定义。
申请时间表
再次——申请时间表:如何标化考试、课业成绩、课外活动三方齐头并进,上面提到的申请藤校要及早开始,比较实际的操作实际是从八年级或九年级开始,也就是初二升初三的时候,学生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留学相关的材料了。
要明确的一个误区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开始准备申请是可以先准备考试,再去准备课外活动,过程和步骤是分开进行的。建议在初二升初三的时候,目标留学的学生是需要标化考试、学校GPA成绩、以及课外活动,这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共同准备的。
初三的时候,学生明确了自己想要留学的目的后,首先要开始着手准备标化考试,在即托福语言考试以及美国高考SAT考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两项考试的准备时间和周期都比较长,而且大多情况下需要考1-2次才能达到理想成绩。
因此,在课业还没有进入到高中繁忙期的时候,学生就应该开始着手准备了。此外,在准备考试的同时,学生也需要进行自我认知和培养,逐渐挖掘自身的能力和爱好,从而为升入高中后选择和安排课外活动做前期的铺垫准备。
初三升高一的时候,是一个很好了解美国的机会。因此,在中考结束后的暑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随着家长一起去美国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和生活。对于已经将藤校列为目标,甚至是已经明确自己目标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在此期间去到目标院校实地探访,和当地的学生交流从而初步了解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模式。这一过程,是初步让学生判断自身发展是否与留国相匹配,从而坚定留学目标。
进入高一和高二后,则是学生将大部分的经历着眼于课外活动的过程。对理科感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开始关注当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竞赛或研究课程;对社会学科有兴趣的同学则可以关注比较磨炼性情的社团活动等。此外,建议有能力和精力的同学可以去参加学生会的竞选或者学校的辩论社团。
因为,美国大学总体录取的一个关注点是申请者是否参加过领导力培养的相关活动,从而具有一定的领导力特性和气质,而学校的竞选和辩论是两个比较明确培养和展现学生领导力的活动。在学生自我摸索、自我探知的过程中,家长的辅助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很多家长在辅导学生留学准备的过程中,过于重视课业和标化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探索爱好和兴趣的过程。
很多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但这两种能力在学生早期教育中很难找到展现的载体,因此也就被家长忽视了。因此,在早期准备留学的过程中,家长和学生可以一起寻求学校老师或者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的支持与帮助,共同挖掘并确定学生的特质。
这个学生与家长共同探索自我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为了能迈入藤校做铺垫,更多的是一个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家长与学生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收获。即使未来录取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一过程也是扎根于学生和家长内心深处的教育果实。
做院校和专业的学术调研
建议大家在选校的时候可以多去关注学校的官网,有的大学官网上,可以明确看得到该校对于某项运动、某个特殊领域的偏好,这些都可以成为早期学生进行自我培养、寻找自身亮点的参考方向。比如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典型的夏校控,所以肯定是要把申请夏校这个学术活动加上的。
此外,准留学生动用自己身边的关系去结识目标学校的学长学姐,了解该校的文化氛围、历史传统等小知识,并且将自己对于学校的了解展示于申请材料中。这些都会给招生员一个比较鲜明的印象,从而增加学生被录取的几率。
美本申请备战之路是很漫长的,只有每一步都做到早规划、早尝试才能有试错空间,准备的越早越容易从天性出发、摸索出独一无二的亮点,而不是功利性的给孩子安排各种活动。
>>>一键输入GPA(2.0-4.0),托福/雅思成绩,快速匹配你适合哪所院校
如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在线咨询出国留学专家;或有任何相关疑问,请进入答疑中心留言,会有留学专家为您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以便给您进行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