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要申博,答案竟然是?
我问过很多打算去英国读博的同学:你为什么要读博?
多数人的答案高度一致:“想回国进高校,当老师。”特别是读文科博士的同学,这样回答的比例特别高。
事实上,不仅中国留学生这样想。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莎士比亚研究专业的Paul Yachnin教授用了5年时间,做了一份有关“博士毕业生职业去向”的调查研究。他的团队对4000多名博士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展开了跟进研究,这4000人绝大多数是文科专业博士毕业生。
在寻找采访对象时,团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毕业后在大学有终身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比在其他行业就业的博士毕业生更愿意向调查团队讲述自己求职故事。
这是为什么呢?
多数博士生,毕业后不想离开校园
根据第二期研究,在被调查的1500名博士毕业生中,有66%(约990人)毕业后在大学任职。在这990人中,有450人是终身教职,540人是高校兼职老师,做兼职老师的占了多数。
这是因为,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大量用兼职教师,大学不与老师签订终身授课合同是为了节省工资成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烧钱的本科运营中。
在美国,70%以上的大学授课老师是兼职。在加拿大,50%的大学教师是兼职。
加拿大大学兼职教师每学期每门课的薪酬在4000-7000加元(约合2~3.5万人民币),这些兼职老师不是“体制内”员工,所以也没有任何其他补贴。因此大部分兼职教师会同时在几所大学任教,以增加收入。
但就算拿不到终身教职,大部分博士毕业后仍不愿离开大学校园。
学术圈外就业难
加拿大会议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发现,因为长期以来的独立学习和研究,很多博士生逐渐自闭。毕业后就算找到学术圈以外的工作,也会发现自己好像已经难再与人建立社交网络,进而影响工作效率。很多博士毕业生对于学术圈外的职场几乎一无所知,对于怎么找工作、找什么工作都很迷茫。
Paul Yachnin教授的研究结果与加拿大会议委员会的报告不谋而合。在第一期研究中,2800名被调查的博士毕业生中只有26%(约728人)在非学术领域任职,在这728人中有167人从事个体经营和创业,也就是说,博士毕业生真正进入“学术圈外”职场的少之又少。
这些博士们知识渊t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着良好的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做专业presentation的能力和期刊写作能力。为什么博士毕业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术以外的工作中?到底是什么阻碍了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
在调查中,很多雇主表示,文科专业的博士固然优秀,他们的专业技能、毅力和进取心都是雇主们非常欣赏的,但雇主招聘所要考量的第—件事,是与人建立联系的能力,即“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一点上,这些有些“自闭”的博士高材生似乎很难满足雇主的要求。
Paul教授进行本次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消除博士毕业生在就业时碰壁所带来的挫败感。对于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来说,不管后来的职业选择怎么样,都不应该用“失败”—词来形容。
但讽刺的是,很少有在学术界以外工作的博士愿意分享他们的工作经历(这也是这份调查的局限性所在)。那些没有获得大学终身教职的博士毕业生是因为觉得丢脸,所以不愿分享吗?
Paul教授认为,问题似乎出在高校本身。培养博士的高校应该增强博士就业的多样性,增加博士毕业生的自我认同感:拿到博士学位本身就是—件非常成功的事,每一位博士毕业生都有自己的价值。
往届生为应届生搭桥
作为博士生,如果想在学术圈外找到工作,要主动了解学术圈外的职场,可以多与那些已经在学术圈外找到工作的学长学姐联系,获得—些本专业求职经验。
另外,学生在博士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可以开始进行职业规划,充分考虑如何平衡校内的学术生活和校外的社交生活。甚至可以联系—些人脉,在读期间感受一下学术圈以外的兼职工作。
博士毕业生只要敢于走出学术圈,与高校外面的世界更积极地互动融合,就不会被学术圈这—条路困住。
英国博士申请Q&A
随着英国硕士春季开学,不少同学开始认真思考要不要在英国读个博士?今天我们整理—些大家问的比较多的问题,统一回答—下。
①什么时间开始博士套磁?
答:一般是在11月-12月,再晚可能会错过―些奖学金的申请。不过博士申请时间相对灵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②硕士在读,想申请英国博士,现在应该准备什么?
答:现在可以做两件事。
第—件事是提高自己的硕士成绩,尽量保证自己至少以二等—学位毕业,硕士成绩太低会影响博士申请。
第二件事就是寻找自己的研究方向,虽然rp(研究计划)写作可以找我们辅导,但前提是学生自己必须对研究方向有个定位,这样我们才能帮大家匹配最精准的博士辅导老师。
③研究方向怎么选?
答:研究方向最好是与自己硕士研究方向有关,或与自己曾参加过的项目有关,理工科尤其是如此。
硕士还没毕业,只有一学期的成绩,就可以申请博士吗?
答:可以先进行套磁准备。
在线咨询~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2、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