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条跨越山河湖海,摇身一变成为伊比利亚半岛小吃——吉事果?
据元代脱脱所撰古籍《宋史》记载,宋朝时,奸臣秦桧迫害爱国将领岳飞,引起民间众怒。百姓通过炸制一种长条形的面制食品来表达愤懑,并称之为“油炸鬼(桧)”。这一史书记载成为油条这种历史悠久、香脆酥松的油炸面食所能追溯到的最早的历史。

16世纪初,葡萄牙人从马六甲坐船抵达广东珠江口屯门澳,与当地居民开展商贸往来,带着中国的香料、瓷器等满载而归。一起回到欧罗巴大陆(现今的欧洲)的,还有中国的文化及美食烹饪技术,油条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中国民间美食连同它起初的名称“油炸鬼”及背后的历史故事一起乘着商船来到了地中海。然而葡萄牙人并未完全学会它原本的制作方式就匆匆离去,明清严格的海禁政策使百姓担心将制作工艺传授给外国商人会惹来杀身之祸。不知如何将面做成长条形的油条,欧洲人只好将面团放进星形模具挤压。他们也尚未学会面团膨发的办法,便将配方稍加改良,制成类似面包和蛋糕的面团。加入黄油的面团赋予它比油条本身更为细腻甜美的内里,而星形模具制作出的脊状凸起让它更为酥脆。外壳的酥脆与内里的柔软形成的味觉冲击使欧洲人十分惊喜,这种来自东方的新奇美味迅速传播到与葡萄牙山海相连的西班牙。西班牙人惊奇地发现酥脆香甜、有些弯曲的长条形状与本土一种名为Churro的羊的角相似,遂以羊的品种命名。由此,中国油条跨越山河湖海,摇身一变成为伊比利亚半岛小吃——吉事果。
————
The End
【免责声明】
1、个别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善意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2、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