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晨兴基金会近日宣布,将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5亿美元,这是哈佛创校378年以来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金额。社会捐赠是欧美大学的主要财源,高校不仅在募集新捐款上广开财源,在理财方面也很有一套。
哈佛捐款指南
哈佛大学网站上详细注明捐款的方式,基本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可拿来捐赠。
网上捐款,可以通过信用卡转账,或者股票和共同基金转让。
写一张“哈佛大学校长和员工收”的支票,写清楚你想捐给哈佛大学哪个基金会或者哪个学院。
拨打617-495-1750电话捐款。
配额捐赠。很多公司支持员工配额捐赠计划,如果员工捐款,雇主会配套捐赠。
计划捐赠。一般数额较大,用于尖端研究和明日领袖培养,捐赠者可获得财税方面的好处。
捐赠遗产。
捐赠工资,可享受一定的税收减免。
信托基金捐赠,可选择10年期或者20年的信托基金来捐赠。
捐赠有价证券、房产、个人财物、养老金、商业保险等。
哈佛获建校史上金额最大单笔捐款
学院首次以华人名字命名
近日,拥有香港上市公司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的陈启宗、陈乐宗兄弟,通过家族基金“晨兴基金会”向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捐赠3.5亿美元,创下哈佛378年校史上金额最大的单笔捐款。
哈佛获最大单笔捐款
9月8日,哈佛大学公开宣布收到建校史上最大的一笔捐款――香港恒隆集团向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捐款3.5亿美元。哈佛大学决定将该学院易名为哈佛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以此纪念恒隆集团已故创办人、陈启宗和陈乐宗兄弟的父亲陈曾熙先生。
这是该校首次因慈善捐款为一个学院更名,也是哈佛大学的学院首次以华人的名字命名,此前哈佛肯尼迪政治学院是为纪念美国前总统而命名。
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陈乐宗是哈佛大学校友,1979年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取得学位。陈乐宗的母亲是一位护士,上世纪50年代在自家厨房里为邻居家的孩子们注射疫苗。“为了继续我母亲在公共卫生事业的工作,以及我父亲在教育事业上的专注,我和兄弟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为哈佛公共卫生学院捐款。”陈乐宗说。
哈佛欲5年筹65亿美元
陈氏兄弟的捐款让哈佛公卫学院满足了75%的筹资目标金额。该学院希望在2018年之前,募集到4.5亿美元。
去年9月,哈佛大学启动大型筹款计划“哈佛运动”,计划2018年前募集65亿美元。哈佛的13个学院也各自启动自己的筹款活动。这是第一次所有哈佛的学院都参与的筹款活动。
领导哈佛筹款计划的有9名联合主席和3名名誉联合主席,其中5人来自哈佛大学的两家理事会――哈佛理事会和哈佛监事会。联合主席保罗?芬尼根说,捐赠对于哈佛大学至关重要,它提供了哈佛每年运营支出资金的35%。
在金融危机期间,捐款锐减27.3%,哈佛大学被迫中断校园扩张计划,也暂缓兴建预计斥资10亿美元的综合科学中心。
哈佛自称仍缺钱
在这次筹款活动为期两年的筹备阶段,哈佛大学已经从9万多名捐款者处筹集了28亿资金。到今年5月底,超过10万人给“哈佛运动”捐款38亿美元。
这次筹资活动筹集的近一半资金将被用于支持教学和研究,其1/4将被用于助学金项目和其他项目,剩下的款项将被用于改善资本状况和建立灵活基金。
一名领导哈佛筹款计划的联合主席戴安娜?尼尔森说,如果我们只看捐赠的数额的话,数字的确很惊人。但哈佛有很多学院在做各种研究,用于解决社会各种问题,这花费很大。哈佛的捐赠资金来自方方面面,很多捐赠者要求按照他们的意愿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所以并不是每一项研究都资金充足。
哈佛筹款计划联合主席詹姆斯?罗森伯格说,一是现在政府由于经济压力对于研究的支持在减少,二是行政管理开支也很大,三是学费住宿费对于学校的支持在变小,再加上很多奖学金计划,另外捐赠资金的回报率远远不如1982-2000年那个时候。
哈佛们擅长公司化筹款
陈氏家族豪赠哈佛,引发一片唏嘘。为什么是哈佛,为什么解囊如此慷慨……这些问题背后,牵涉到的也是美国大学怎么“筹款”的命题。
设投资公司保收益
哈佛大学将获得的捐款交给“哈佛管理公司”管理,这是一个属于哈佛大学的理财投资公司。哈佛大学通报称,截至2013年6月,该校募集的捐款获得了13%的收益,达327亿美元,相当于拉脱维亚的年gdp总量。
一份统计了美国800所公立和私立大学2010年到2013年获捐额的调查显示,那些获得超过10亿美元捐款的学校,平均获捐增长41%,而那些获得捐款少于2500万美元的学校,捐款增长率只有33%。
媒体分析称,有钱的大学可雇佣最好的研究人员和募款团队,使用更大范围的数据分析,明确了解哪些人有能力和愿望捐款。
校长筹资能力极为重要
对美国私立大学而言,社会捐赠是其筹款的主要渠道。全美10所获得捐款最多的大学中,9所为私立大学。为了生存,各私立大学往往会在筹款方面使出浑身解数。
在美国,校董会、校长和教授共同承担大学的治理责任。校董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公司化管理,主要通过筹措资金、批准学校预算及物色任命校长等途径为学校的发展“掌舵”。公司化管理的好处在于能更专业地“敛钱”、更透明地“花钱”。像哈佛,拥有北美最古老的校董会,也是美洲现存最早的公司。
在大学内,作为校董会资深成员的校长,筹资能力极为重要。学术事务的管理则主要由教授组成的学术评议会完成,在预算制定和具体开销方面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如果教授们感觉意见未被尊重,还可联合起来把校长“炒掉”。
受捐后“礼数”不可少
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mba的诺亚对记者说,校友向母校捐款,这在美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校友回馈给自己母校的文化是很普遍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学校接受教育,所以希望下一代、下几代的校友,都能接受同样,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财富捐赠给学校。
大学在接受捐款后对应的“礼数”也不可少。让捐款人感到,才可能产生“大家一起捐”的示范效应。为动员校友们的积极性,美国大学一般都设有校友会及从校友中遴选产生的监察委员会,“巡视”和监督学校发展。对大笔捐款,冠名权和成为校董也是理所当然的。如哈佛大学最早就叫“新学院”,后来为感谢牧师约翰?哈佛的捐赠才改名为“哈佛学院”。
诺亚说,作为捐赠人,还可以获得一些其他优势:例如,如果你能让捐赠人给写一封推荐信,你被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捐赠人还有可能当校董,取得一些社会地位。
当然,美国私立大学竞相争夺社会捐赠的背后,也有很多问题。在“精英治理”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名校校友间动辄相互扶持、提携,对社会资源的隐形垄断也如影随形。这种负面效应值得警惕,也是国内高校借鉴“他山之石”时应当纳入考量范畴的“另一面”。
为知识为友谊
美私立高校三成经费靠社会捐款
美国的高等学府向来擅长筹款,尤其是私立大学常常使出浑身解数,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捐赠来维持学校的运行。社会捐赠已经成为评价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准。
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cae)2014报告统计了2013年美国获得社会捐赠最多前10所高校。斯坦福大学获得社会捐赠达9.32亿美元,已连续第10年蝉联榜首,哈佛大学为7.92亿美元排在次位,南加州大学次于斯坦福和哈佛排在第三,社会捐赠额为6.75亿美元。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等均榜上有名。
对美国私立大学而言,不管是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是指望不上的。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2011年的数据,美国私立高校的教育总经费达1687亿美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学杂费,达33.4%;其次为教育活动、投资回报和其他,占22.9%;而政府的财政支持总占比仅为14.9%。剩下的近30%的经费都要依靠社会捐款。
不过美国大学善于发展和维护校友资源。无论是学校对在读学生的关怀还是对毕业生的恭敬,都大大增加了毕业校友对母校的归属感。美国教育援助委员会报告显示,2013年,美国高校社会捐赠总额达338亿美元,其中校友捐赠了90亿美元,占26.6%。同时全美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捐款率为19.9%,而顶尖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捐款率高达60%。除了广博的校友资源,来自非校友个人(18.3%)、基金会(29.6%)、企业(15.1%)等的捐赠也不容忽视。
什么样的学校更受校友青睐?教育调查机构alumnifactor的一项调查发现,捐款率最高的学校的校友对母校和在校经历的评价与整个高校校友群体的评价大为不同。最大的区别就体现在前者相比后者有更高的比例认为母校在智力和人脉发展上提供了帮助。然而像职业技能、工作机会这样更实际的因素却并不被毕业生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