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面签通过率超90%,业内人士建言准高考生“建立跨文化社交圈”
这边是千军万马的高考大军,那边是蜂拥而至的留学群体,主流留学国的姿态如何,很大程度影响着年轻人的求学大计与职业规划。日前一场在深圳举行的“美国文化教育展”上,来自美国的“圈内人士”给准留学生们灌输了更为准确的出国理念。
美领馆签证官帕特里克在展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签证量位居世界第七,2013年中国大陆F1签证数超过25万,并且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面签通过率达90%。他强调,美国十分欢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甚至在上海领事馆还双倍增加了面试窗口与面试官,将签证预约面谈等待期缩短到一周内,以便为申请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南都记者观察,宽松的留学签证政策确实使得留国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按照美国“门户开放报告”,近年来本科阶段中国生源的增长已经超过了研究生的增幅,这一低龄化的趋势与家庭越来越富裕以及对留学的重视不无关系,家长如何提前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学校成为首要因素。
“美国并没有官方的学校排名,学生以及家长最好根据学校官方信息了解学校的入学要求或通过校友会等收集信息。”美国商务处高级商务专员刘媛提醒学生与家长,最好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规划并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暑期游学、实习以及志愿者等游学或社会实践项目也会成为申请过程中的重要加分,提前三到五年准备很有必要。
实际上,留学是一件“工夫活”,除了早规划,很多细节也都需要考虑到位。签证官帕特里克就特别指出,学校的地理位置就是重要的评判标准。“是四年时间里更加靠近经济活跃的市中心?还是想在一个更学术更单纯的环境里学习?”他举例称,比如位于繁华地带的纽约大学和位于安静的落基山脚下的丹佛大学,两者环境截然不同,其生活、学术氛围也有很大的差别,这对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校友圈以及性格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对于留学群体而言,文化的“破冰”则是落地之后一个难题。作为哈佛M BA毕业生,中国区总经理林欣欣在分享其多元文化沟通的感悟时认为,语言只是文化中的“冰山一角”,价值观、信仰、思维模式等文化差异才是隐藏在冰山深处的重要文化基因。只有理解了文化基因,才能更好地提升沟通谈判的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林欣欣坦言,像游学、旅行、长期居住等沉浸式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帮助了解文化中“看不见的冰山”,这也是她11年前把女儿带到中国,开启对中国文化了解和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如何提高多元文化的沟通技巧,她认为首先需要认知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环境,然后学会使用慢思维的方式,再抛掉先入为主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