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生申请高峰论坛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申请美国研究生的规划、选择与定位》的讨论。
我们邀请到了两位背景不同的学子和领航导师一起来对这个话题做探讨,他们的申请和规划经验也给现场的家长和学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嘉宾背景介绍
C同学
18年毕业于美国太平洋大学,工商管理,金融方向,毕业后在ABM(全球500强)担任会计相关工作,GPA3.8,GMAT710,录取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南加州大学和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W同学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GPA3.7/4.0,雅思7,GRE322,参加加州伯克利的夏校,中信和摩根大通的实习,做过校内经济项目的研究,音乐特长生,屡次参加国内外合唱团表演。已录取学校:哥伦比亚大学、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大学。
陈导师
本科毕业于普渡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专业。读书期间曾在私募基金和咨询领域进行跨领域实习,毕业回国后加入教育行业,目前为著名教育科技集团管理培训生。
规划主题
你是如何规划自己的研究生申请的?
C同学(海外本科背景):
因为我是在国外读本科,所以当时就知道自己会申请研究生,并且提前做了英语方面的准备。但申请研究生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的,为了有充裕的时间去申请更好的学校,所以我决定毕业之后先工作一年,在工作期间去备考GMAT。这其中规划老师帮助我做了很多一些关于学校的研究,这样就给我很多时间去专心考GMAT。
海外本科准备申请研究生跟国内的大学生的时间是有差异的,那说针对于海本的学生的话,你有什么样相关的建议呢?
首先,海外就读对独立性有很高的要求,那么在找实习和推荐人上面,海本的同学自主性需要更强一些。建议入学的时候就把研究生的申请规划最好,然后在空闲时间可以和导师讨论未来的申请方向。就算你没有学术上面的问题也可以去跟他们聊天,一方面可以加深导师对你的了解,这样那他们就可以在他们的人脉里面给你找实习的机会,或者是申请研究生的时候帮你写推荐信;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让他们帮助你解决学术上面的问题,一举两得。
选择与定位
在专业的选择和未来的定位上,你是怎么衡量的呢?
W同学(国内本科背景):
因为我本科读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了很多包括宏微观,货币银行、国际金融学之类的课程,在硕士阶段选择读金融是为了让我的知识能更成体系一些,这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帮助。
对想选这个专业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一定不要局限在自己的培养计划中。要多想想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否胜任某一个职位,比如一些工作技能是否具备,如:word、excel的高级应用;或者是否获得行业内含金量较高的证书,如:CF1、CF2;多思考这个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我是不是这的人。
C同学(海外本科背景):
在选专业这方面,我是出于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热爱。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对未来有规划。你需要知道你是否了解自己,你的热情是什么?
不太了解自己的优势和方向的同学,不妨利用3分钟来给自己做一个免费测评,立马出结果哦~
现在很多家长/同学在选校时会考虑很多因素,如:综合排名,专业排名,地理位置或者院校的名气等,那你们在选校时做了什么样的考量呢?
W同学(国内本科背景):
我的选择是综合排名、院校名气、专业排名、地理位置的顺序,就像你听说某一个学生他是清华北大的,你就会脑海里默认说这个孩很优秀,所以说我会把这个综排放到第一位。并且我之前高考的报考经验告诉我,专业排名也是以后企业面试官非常重视的一点。不太在意地理位置是因为我去美国的次数不多,其他地方还是比较新鲜感,所以对于学校坐落于什么地方没有太大的要求。
C同学(海外本科背景):
我在美国大概有八年的时间,所以选择把院校的名气放在第一位。我在步入社会这一年中感受到,大公司比较看重院校名气。第二点是综合排名,因为我相信综合排名高的学校,学生的素质也会相对较好,我想要给自己一个全新的社交圈子。第三点是地理位置,因为一些地理位置会提供给你独一无二的便利,比如我去纽约读书的话,她对设施齐全交通便捷和资源丰富能为我未来学习带来一些优势。这次我把专业排名放到最后,并不是因为她不知道,只是在现阶段我的人生规划中,占比不大。
在你的申请研究生的这样一个道路当中的话,家长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C同学(海外本科背景):
我家长扮演的角色是朋友的角色,他们会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但是不会过度的干涉我的规划,因为这个阶段就是对我们自身独立性的一个考验吧,这也是未来在美国学习中需要的一点。建议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们自己去掌控他们自己的未来。
导师分享
语言快速出分,我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分数,这时候该怎么办?
语言是没有捷径的,尤其是单词的积累,比如说托福就是要200个小时左右才能提升20分左右,那快速分只是在更快的时间内达到这200个小时,所以,快速出分的同学其实都是更加刻苦的努力学习才达到快速出分。
GPA不够,如何逆袭名校?
我本科GPA只有3.33左右,但因为我是学理工科的,我在教授实验室里帮他做了很多科研相关的工作,包括与到论文的发表,这对申请是非常加分。选校招生时会看综合考虑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阶段。所以本身的经历加上老师非常强有力的推荐信,就会给自己加分。
在大三的时候开始准备这个研究生的申请会不会觉得有点晚呢?
读研是一个家庭共同的决定,大家形成一致之后才去读这个研究生。当时是我大三我个人是想工作的,最后通过的协调达成一致还是先读研。因为我本身在美国读本科,所以只需要考GRE,加上我大二已经做了一些实验室相关的工作,所以我的准备就会相对来得轻松一些。
但是对于国内很多同学来说,尽早的规划肯定是最好的,如果大一大二就已经确定了自己要去美国读研究生,那么如果能在大三之前把自己所有语言程序都搞定,我会非常强烈的推说在大三这一年,不论你是去实验室、跟着导师做项目、去拿一封比较有说服力的推荐信,这是对你申请是非常有帮助的。
如果去做实习我认为也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机会,尤其是在本科这个阶段你去做本专业的实习,你可以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也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想在这个行业做下去。如果不行,研究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让你可以改一个你觉得更适合你的专业,这样的话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等你工作时候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那成本已经太高了。所以早开始准备的话,早去做相关的,不仅能对申请有加分,同时对你整个人生路都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陈老师当时在选择院校这一块有什么样的一个就是自己怎么考量呢?
去美国之前,我觉得首先大家作为一个家庭或者个人,首先要想清楚:我去美国这段学习生活,我想获得什么?
读书只是一个跳板,读完书不是我们生活的尽头。
想对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同学
专业排名就是比任何都要重要的事情,因为然要选择学术科研这条路,那你要去参考这个学校的专业是否和我的兴趣相同,他们这个专业领域的细分是否和我想研究的方向相同,包括导师的知名度,他是否能为以后的博士导师。
想在美国找工作的同学
在国外找工作的情况下,可能更多要考虑一下这个学校的校友资源,他们招聘会规模,他的专业在美国的声誉,专业就业率。
详细的专业咨询可扫描文末二维码,联系我们的老师噢~
想要文化体验的同学
综合排名对这部分同学会比较重要,因为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行为,那综合排名高总是不会错的。
确定要回国工作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可能将这部分经历作为回国就业的跳板,那综合排名或者海外的院校名气是会占比较高的,那这个时候就需要在专业选择方面做一个妥协,可能选择专业排名没那么高但是申请难度没那么大的专业。
陈老师在美国的这么多年,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
个人的时间管理
参加社团、完成项目,包括找工作,去实验室,都是需要自己沟通协调这,对我来说这是非常清楚的一个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明确未来目标
因为会接到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背景的人,通过跟他们的交流和碰撞,我能比较清晰地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工作后这二三十年来,我想达到一个什么目标。
压力处理能力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一定会碰到非常多的压力,你怎么去面对这些压力,你怎么去把它们发泄出来,用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处理,也是美国这段经历教会我的。
跨专业跨行业这样一个话题,因为大家读研生很多学生都是为了一定要去找相关的一个工作或者跟着一定专业相关的经验的工作,那陈老师的话怎么去考虑这个问题呢?
我父母算是比较传统的,他们觉得你学这一行你不干这行,那五、六年的时间浪费了非常可惜。但因为在外面待了这么长时间,我很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个人目标是什么,然后我也清楚明白自己不是一个科研型的人才,不是那种能非常钻到钻到地里去把一个东西挖的特别透,并且做一些生产类的工作对我来说太过于沉闷,也不是我喜欢的方式。所以我当时在选了几个行业,带有自己客观分析和事实去做了一个分析,父母也就选择理解我了。
陈老师作为领航的导师,可以介绍一下领航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吗?
领航计划会选一个和学生想去的专业匹配或者学校匹配的高的人做导师,它主要起引导的作用。
因为本身我们家长或者老师,对学校有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一个特定专业可能没那么了解。但如果有对这个学校和专业足够的导师,那孩子在申请规划时,就能更加便捷。
本身这些老师的背景匹配度高,那么对于在利用他的强项去引导孩子,比如:对美国的就业方式、专业课程细分,学校的同学组成,都是这些导师都是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资源。
通过接触领航导师,孩子能够知道他未来的路怎么走,或者你想怎么走,我们可以用老师的亲生经验帮助孩子规划,比如我们说到去美国之前最重要是先树立目标,那经过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碰撞,孩子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要了解领航项目的同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
回复:领航
我们还有更多精彩讲座
不想错过每一场干货
回复:美研群
预约下一场活动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