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正越来越多的运用着人工智能,陪伴日常的各位“小X同学”、无人驾驶汽车、自助收银台等等,人工智能已然成为了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驱动力。
有统计显示,在人工智能应用如此广泛的今天,中国高级专业人才竟不足5000人!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仍然非常稀缺,即使留学后回国工作,前景也是相当有潜力的。
2030年,程序员最吃香?
在麦肯锡的《技能转移:自动化和劳动力的未来》报告(Skill shift: 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kforce)中,AI技术绝不是“雨女无瓜”。
报告将工作能力分成五类,包括:
体力和动手能力(对通用设备的操作、检查和监控)
基础认知能力(包括基本的数据输入和处理技能、文字数字和交流能力)
高级认知能力(指创造力和复杂信息处理的能力)
社交和情感能力(包括高级沟通和谈判、人际交往技巧和同理心,领导力及管理技能等)
专业技术能力(IT编程和大数据)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对基础认知能力需求将下降15%,对体力和动手能力的需求也将降低14%;相比之下:企业对高级认知能力的需求将上升8%,同时对社交和情感技能的需求上升24%;而需求最大的则是专业技术能力,将增长55%。由此可见,总被戏谑的程序员岗位,很可能是未来的刚需。
自动化和AI将改变劳动中所需技能
申请建议
想要就读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最想知道的一定是申请的条件是怎样的,专业门槛是否遥不可及。
除了基础的标准化成绩以外,几乎每一个院校都会要求学生有计算机背景和相关课程的学习经验,如果有推荐信那就更加分了。
软实力是最难替代的优势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复制各类行为,用极快的速度执行任务,未来将导致大量的工作重新分类和平衡。但在给各行各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个人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法被机器取代的软实力变得更加关键,成为个人难以替代的独特优势,这恰恰也是需要更好地培养和引导的地方。
普华永道的《未来劳动力——2030年竞争力量》报告(Workforce of the future——The competing forces shaping 2030)中通过对全球CEO的调研得出结论,未来被企业优先考虑的人才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具备创造和创新能力
2、 领导力
3、 高情商
4、 适应能力
5、 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以上能力,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持续专注。一旦决定要做某件事,请专注、深入,只有依靠深入钻研获得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才不会轻易被机器替代。
保持共情力。AI难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的高情商,做好以下三点:照顾他人情绪;学会正确处理坏情绪;尊重他人的处事方法。
不断思考。随着技术不断地迭代革新,需要有为我所用的包容力,不断学习,利用批判性精神来解决问题,尽可能不断尝试跳出自己的模式寻求突破。
培养责任心。对自然、对世界、对每个生命都做到尊重和尽责,并欢迎新的经验和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可能性。
以上能力也正是很多世界知名大学和中学在录取学生时所看重的软性素质。无论是为了进入更好的学校读书,还是谋求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大部分能力都需要尽早培养起来,以便更好地立足于迎面而来的2030。
AI专业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有相关的背景,对计算机有强烈的兴趣都可以大胆的尝试!更何况除了名列前茅的学校以外,还有许多在这方面非常优秀的学校,只要规划得好,名校就是你的!
需要更多院校推荐的伙伴们,私聊小途告诉你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