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经历中积淀的能力,比它的名头带给我的更多。”
— 联合国Per Se —

一直学习社会科学的我,进入联合国实习工作是很久以来的梦想——世界上解决社会问题最有力量、也是最多元化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一直以这样的形象吸引着几年前的我。正是这样的吸引力,促使我到纽约读研。
抵达纽约住处的第一晚,便被命运式的安排所惊喜,我住的公寓正好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大楼的河对岸。望着总部大楼不熄的灯光和旁边东河美丽的河岸线,当时我进入联合国的决心已经变得坚不可摧。不久以后,决心和梦想变成了现实。
联合国是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合作的国际组织。作为以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正义为主旨的组织形式,大量的非政府组织(NGO)、以及非营利组织(NPO)存在于联合国的内部与外部。
我曾供职于驻联合国纽约总部的一个 NGO,下称 UUUNO,它以人权倡导为使命,具体项目包括促进非洲儿童教育、推动性别少数人群权益、女性权益、移民与难民权益、关注气候变化以及我任职期间所负责的本机构的年度法律正义研讨会。
与联合国的许多部门相似,UUUNO 的工作主要通过政策研究与社会倡导,对联合国及世界各国相关部门变革政策、采取行动起到推动作用。作为研讨会筹委会主席,我的主要职责包括:协调 8 个团队、30+ 人组织一个为期 3 天的会议,邀请司法界顶尖讲者、设计互动活动、拓展为会议筹集资金的方式、维护各方合作伙伴关系等。项目之外,我还负责了志愿者招募及管理、政策研究、筹集资金供后来的实习生来实习等工作。
— 联合国是否适合你?—
在联合国这样的组织工作,一个人必须具有以下的个人素质:渴望影响世界的热情、极强的执行和组织能力、对世界所有发展和问题的敏锐和关心、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不甘于做 follower 而是成为一名 leader 的心和 take initiative to make change happen 的行动、同时也能沉下心来用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去推动一个社会现象的改变。
用了一年组织了一个大型活动,可能能即时看到的、可量化的转化效果并不耀眼。这时候的我,也对联合国的经历产生了一些思考——例如,社会范畴内的工作如何能做得在人力和财力方面更有可持续性、如何能将结果更直接地量化、如果工作效果有限那么如何能通过更创新的方法提升工作效果……?在工作中有思考、也能将想法落实到行动上,是一个联合国人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联合国的经历当然让我对国际问题有了更深广的理解、一些值得称道的人脉关系、以及简历上漂亮的一笔。好挨味儿,如果你期待从这份经历中得到的仅限于这些,那么联合国不是最适合你的地方,何不去听起来仿佛更有吸引力的四大和咨询公司,或者干脆找个更能锻炼一门技术、更轻松好玩的组织呢?
— 联合国,then what?—
联合国的实习随着毕业终止。毕业回国后,我顺理成章地进入一家中国顶尖的公益组织工作,之后转行。在经过不同行业的体验和磨练后,回想当年联合国的经历,除了在工作本身中积累的组织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研究能力、PR能力和资源和眼界外,我自身自主去发展的
创意能力、资源拓展能力、宣传推广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也非常重要,甚至在中国当今职场的专业素养角度看来,更加重要。
总的来说,联合国经历中积淀的能力,比它的名头带给我的更多。而自己不甘于只做领导交给的任务,而是自己去拓展更多层面和领域的能力,try to make the most out of my time at the United Nations,使我能真正突破一份中规中矩的实习,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职业人。
— 梦想一定要“高大上”吗?—
随着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在国外能接触到的机会越来越多,我发现很多同学都像曾经的我一样陷入了一种追求“精英式”的 lifestyle 的思维。很多人将利用有限的学生生涯尽量多地做一些听起来大牌、简历上好看的大公司大组织的实习作为奋斗目标。
这当然不是说联合国这样的大组织就不好,但是
在做选择的时候,要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是要自己增长什么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追求一些表面虚荣的东西。
我个人的意见是,
无论是实习还是工作,公司多厉害与你个人没有直接关系,如何好好利用工作机会和时间去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如何寻找机会突破自己,才能够定义自己的时间价值和个人价值。
就我个人来讲,如果重新来一遍学生生涯,可能我不会急功近利地去追求公司的名声,而是追求自己的热情和兴趣,去学习和锻炼一些技能,比如电脑技能、小语种、摄影等。这些在很多人看起来是“不学无术”的“玩儿”,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比大公司实习能带给你的更加“实用主义”,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更容易变现。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未来想做的职业的岗位设定和职责描述,并积累一些相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