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软实力对申请名校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如何挖掘,或通过日常的生活引导孩子,帮孩子真的去树立一个自己的形象标签?今天,由上海前途美国本科申请规划师、爱丁堡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王宇夕老师进行详细解读。
(王宇夕,曾就职于Toptier的咨询公司担任资深招聘主管,熟悉国际顶尖咨询公司及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已成功帮助65%的学生进入前50的大学,15%进入了前30的大学。)
王老师主要分享了以下几块内容:
1、美国大学的申请者为什么需要独一无二的形象?
2、历届的名校申请者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因素,那家长们应该如何借鉴?
3、针对塑造新高一的学生形象,家长应该怎么做?
PART1
美国大学的申请者为什么需要独一无二的形象?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中生的功课是特别繁重的,还要同时准备各种标化成绩,所以基本上做课外活动的时间差不多都是从夹缝中挤出来的。但是为什么既然这么繁重的压力下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做正确的课外活动,或者说是树立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呢?
大家也都知道,名校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排名,其实每个学校都一定会有一个对于自己大学教育的观点,以及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特别擅长的地方,和一些不可等同的地方。这就像每个家长都会认为自己家孩子其实跟别人家孩子即使有一样的爱好,一样爱打篮球,但我们也是不一样的小朋友。
哈佛和耶鲁这样的名校其实也是这个样子,虽然他们都是名校,但是其实哈佛和耶鲁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较量的,也是暗自较劲的,所以他们也不愿意让别人觉得我们其实是一样的,虽然我们都是名校,但是我们也是不一样的。只是说对于我们中国家长而言,这些都是可能比较想要去争取申请到的一些名校。
这个就体现了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招生偏好以及招生观点,众所周知的就是前30的学校除了UC伯克利和UCLA是公立的学校,其他大部分都是私立的学校,这意味着这些私立的名校会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源。很多家长可能知道公立学校的学费会比私立的要便宜,但是对于我们申请者而言这意味着这些私立的名校在去招我们或者考察要不要我们的时候,它也会考量我们是不是以后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什么样的人,因为我们可能就成为他们大学之后的捐赠者,因为私立的院校基本上是靠校友捐赠的。
每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喜好,我们通过官网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一些观点和态度,我也特意列举了几个我比较喜欢的大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可以通过我的分享真正去了解一个学校可以从这几个维度去了解,同样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维度中去了解这些学校是真正有它自己的形象。
布朗大学
我们首先看一下布朗大学,布朗大学2018年的排名是14,这个学校是藤校之一。这所学校大家不是特别了解的就是它同样也是美国第一所可以接受任何宗教背景学生的高校。
我打开了学校的官网,我们会发现学校从创办以来每十年会作为一个划分,它划分的是非常细致的,我发几个图给大家看一下。



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是,它每十年都会进行一个划分,划分非常细致,这个就像我们作为申请者来说填的CA系统,包括CASS系统,其实这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于自己的历史。下面还有延展,我没有往下放。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于自己的成长或者是历史变化是很希望让每一个来他们学校官网的人都能够清晰地了解他们对于自己学校的一个态度。

布朗大学还有一个页面是大学的一个mission,可以看得出来它的mission上面说了我们学校是很提倡为社会服务的,并且我们学校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学术圣地。我自己有一些学生去到布朗大学,从课程设置上来说我的学生也给我了一些反馈,他们会跟我说布朗大学其实给到学校自由探索各个学科的机会是非常宽泛的,这意味着学生在布朗大学是可以跳过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课程上。
他们有一个课程制度,学生可以真正探索一些更加丰富的课程,这样他们就不用为GPA去担忧了。并且布朗大学是可以自己设置课程的,也就是说学生如果觉得有能力,并且他能够把课程的描述或者课程设置的各方面说得非常清晰,并且有逻辑,也非常make sense的话,他是可以去开设这门课,只是说可能办的手续会比较繁琐一些。
同样的,我们知道布朗大学在罗德岛,所以它跟罗德岛艺术学院就是纯艺的学校有一个双学位的项目,但是这个双学位项目每年只录取十个人左右,所以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也就是说,如果说在我们申请到了布朗大学,但是我可能觉得闲暇时间特别有精力的话,他可以去申请这样一个双学位项目,也就是说他毕业的时候可以double degree。
这个学校有很多的社会服务类社团,而且布朗大学是非常重视公益活动的,比如说他们有一个公益的社团叫做China Care,这个社团是专门为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些学生去做一些公益项目的。他们还有个社团每年会请一些台湾的同学、朋友过来进行一些分享的。
总体来说,上面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还是比较注重公共、平等、自由,提倡自由,并且是非常注重社会公益的一个学校。
我们来说一下,从这个学校还走出了一些名人,比如说我们特别熟悉的哈利·波特的主角艾玛,艾玛就是布朗大学毕业的,艾玛也是提倡女权运动的领导者。我们总体去看的话,如果我们真的要说布朗大学的形象特点,或者说它的喜好的话,它还是比较注重申请者的社会服务意识,以及他自己是不是有一定的对于学科探索的想法。
小朋友如果对这个学校特别有兴趣,尤其是一些女生,因为这个学校还是比较偏重文科、社科学科,如果有一些同学或者是女生对这个学校比较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提前了解,有一定的认知,我们之后在去做一些活动的时候也会相对来说有一些针对性。
卡内基梅隆大学
下面我们再来分享一个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的偏理工科的学校,叫CMU卡内基梅隆,这个学校2018年最新的排名是25位,这个学校在匹兹堡,离市中心也是比较近的,无论是安全系数还是吃住都是比较方便的。
我们首先看一下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一些人,可能大家看过这些人之后就会对这个学校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第一个,我们知道计算机有个语言叫做Java,这个人的创造者James就是毕业于这个学校。有一部电影《美丽心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它的主人公JohnNash,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他其实也是来自于这个学校。包括中国的李开复也是这个学校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的。

大家一看到这些人可能就已经知道了,这个学校最强的一定是它的计算机专业,就是理工科的专业,还有它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一定也是最强的。
而且这个学校是美国少数几所在本科阶段就会开设人机交互专业的,这个学校各个学校的相关专排也是相当高的。
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个CS——Computer Science这个专业,他们的强势专业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你们一定认为这个专业可能学起来很枯燥或者怎么样,其实他们的CS专业并不是这个样子,他们还是比较偏纯科学的,也就是说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的工程上面的考量。大一的时候他们就会学很多离散数学、编程课还有理论课,是相结合的,一般流行的做网站、写app这些东西是不教的,他们都会用编程马拉松学这个东西,两天之内就会学会。所以总体而言他们的CS专业是非常锻炼思维还有逻辑的,是以这两个为主的。
因为CMU认为最重要的CS专业就是思维和逻辑这一块的东西,如果说能够教会大家在本科阶段学会这个的话,即使大家毕业之后去到一个工作环境,也是可以很快去适应并且很快上手去做一个自己可以承担或者是handle的项目的。
我们打开CMU的官网,它的官网上直接就有一个对于2025年的定位规划,这个还是挺有意思的,我给大家看一下。

这个学校还是挺有前瞻性的,刚才的布朗大学就没有对2025年的定位规划,但是卡内基梅隆这个学校就是有的,它的前瞻性还是很强的,它对它2025年的规划也已经写在了网上。
我为什么会给大家看这样的一个东西?其实它的这些定位是来自于我们一届届的毕业者,这一届届的毕业者就是来自于他们现在要招的这些学生,所以跟我们现在想要去申请这些学校是非常有关联的。
我们打开这个图可以看得到,这个学校是非常喜欢具有创新意识和具备创造力还有企业家精神这样的学生,这是他们之后的发展定位,必然也是我们现在,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招生会考量的一个标准。
总结一下,我们其实可以看得出来,每个学校其实都有自己的倾向,比如说布朗偏文科、社科,卡内基梅隆可能偏理工科尤其是计算机这样一些工程类学科。我们不难看出,真正去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会有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他的头脑质量,包括了智商、学习能力,这个可能就是他的一些成绩。第二个层面是他的品格质量,品格质量包括了他是不是有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是不是有一定的价值观,有没有一定的判断力。第三个,他是不是可以为学校做出一些贡献。最后一个,他在本专业领域和社会活动中是否可以起到领导作用,有没有这样一些潜力。这四个层面的东西都是他们要去考量的。
我花了25分钟的时间跟大家分享这两个学校,细讲了一下,第一个是希望各位家长可以通过这样一些维度真正去了解一些学校。第二个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够了解每个学校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作为申请者来说要展现给到他们的一样要优秀但是不一样层面或者是不一样点的优秀。
PART2
历届的名校申请者中,我们总结了一些成功因素,那家长们应该如何借鉴?
我做了三年,很多家长都会跑过来问我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到底怎么样做活动,应该做什么样的活动。再一个是大部分家长给到我的反馈是说,小朋友其实喜欢某个东西,或者喜欢某个学校,或者他今天说的不代表他明天也一样。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现在的高中生还不太清楚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所以他善变是很正常的,而且我们本身生活的这个时代也是瞬息万变的。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来说不可能跟着他们的想法变化而变化,我们真正要去做小朋友的一些挖掘真正是要跟着小朋友自己,首先有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自我认知,当然这个自我认知不是说我以后要做什么,或者说我以后想要怎么样,不是这种大的东西,自我认知就是我是什么样的申请者,或者我是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很有幽默感,或者说很有活力,或者说我是一个很有耐力的人,锲而不舍,我说的认知是这样一个认知,而不是让他明白以后要做什么。
为什么我希望家长能够正确的认知和帮助小朋友正确的认知自己呢?原因很简单,我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不一样性格的人其实在参加同样一个社团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如果能够正确认知到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可以更好的放大他的优点,并且我们可以让他在一件事情上产生最大的回报值,这是我们可控并且可以做到的。
比如说我不觉得或者说我并没有认识到我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可以吃苦耐劳或者是有着非常坚韧毅力的,他今天跟我说想做什么,明天跟我说想做什么,我觉得这个东西挺上去挺辛苦的,那我可能就不让他去做了。比如我有一个学生暑假时去参加我们一个公益活动,其实小朋友一句怨言都没有,他们家住的非常远,他每天要6点钟起床,大概坐1小时的车能够到达我们的活动地点,活动结束他要坐我们的车回来参加他的托福课。这个公益活动本身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妈妈认为他很辛苦,特意给我发了一个信息说,王老师我觉得我们家小孩好像很辛苦,是不是这个公益活动可以调个时间或者怎么样。后来我立马给小朋友发了一个信息,我说你是不是真的觉得体力不支,因为今年的暑假挺高温的,或者说是不是要给你换一个其他的公益活动,他说没有啊,我觉得挺好的。
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小朋友怎么样,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仔细留意观察过,或者给过他一个时间范围,让我们真正去了解他,所以我们可能太迅速或者太果断的就把小朋友定位成什么样的了。
当然了,我相信每个家长还是了解自己的小朋友的,只是有时候出于心疼或者是出于一些客观因素,比如说他真的看上去挺忙或者怎么样。大部分我接触下来的家长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无论是优点缺点,基本上每次跟我的交谈还是说的比较清晰的。作为高中生可能没有这样的判断力和定位自己的能力,但是我们是可以帮助小朋友留意他的日常生活,是可以这样去做的。
我给大家一个图,各位家长可以看一下我们独特形象的塑造,到底基础或者基石构造是怎么样的.
我会用两个实际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首先第一个案例,因为我看到群里面有一些我认识的家长可能听过,因为也是我今年比较经典的一个案例,也是我们静安校区申请到的Boston College的一个学生。

这位同学的托福和ACT成绩考的真的不算高,她是七宝德怀特学IB的女生,她的成绩差不多是申请到50-60的水平,但是她今年申请到了30多名的BostonCollege。这位同学最开始的时候就跟我们沟通过这个问题,她不是很愿意一次次去刷分,因为不是我这次刷到90来分下次一定就刷到100分,可能我分数不变或者下滑都有可能,所以她觉得真的让她刷个110分,刷个34-35这样的高分,其实挺困难的,因为毕竟她学的是IB课程。IB全科大家是知道的,课程是六个全科,再一个她还要有EE、TOK、CAS这三个部分,所以学校这部分占用她的课业比重就很大了。她也很早跟我们沟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就认为她当时考95分成绩是OK的,我们说如果你能在往上刷当然是最好的,不能的话其实你可以去看一看你真的有没有特别想要去做的一些课题。
她明显是不喜欢理工科的,因为她对所有理工科的实验室或者竞赛类的项目都不太感兴趣,她认为首先她不喜欢去做实验,她也不是很喜欢自己以后要读物理、化学这种相关的学科。
我们后来是怎么找到她这个点的呢?首先,我们平时跟她聊的时候会发现她还是蛮爱看电视剧的,当时正好在流行赵薇演的《虎妈猫爸》,我们就跟她说你也在看,我们也在看,后来她觉得挺有意思的。后来我们就说你看了这个电视剧以后自己有什么想法,她说好像现在家长的确是这个样子,尤其是妈妈,对于孩子学习各方面的期望值特别高。我们也跟她沟通,说你妈妈对你的期望值是不是也是比较高的,她说其实沟通还蛮平等的,很友好,什么都说,像朋友一样。我们就跟她说,其实现在不是所有的家长跟孩子的沟通都是可以像你和你妈妈这样的,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高中生,青春期、叛逆期各种都有,所以不见得什么都会跟父母去沟通,可能跟同学说的话会更多,有些孩子回到家里面关上房门自己干自己的事情,其实家长真正参与到里面的不多。我们就说其实现在大部分的高中生跟父母之间的关系都是教育的问题,后来我们也跟她说要不然你就去做关于教育这方面的课题吧。当然她觉得也可以,因为本身她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课题或者什么特别的想法,所以在我们的引导之下觉得教育这个方向是她可以去做的。因为本身她之后要去做EE,就是要写一个3000-4000字的学术论文,我们说要不然你先去做一个亲子的公众号,做亲子公众号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
一开始是她自己去做,当时只是做一个非常简单粗糙的版本,每周会有一些活动的推送,主要就是亲子之间的活动推送。因为七宝德怀特这个学校是一定要留学的,她同学知道她在做这样的事情之后说我也可以参与进来。最后她的公众号从一个篇章变成了两个三个,所以她在申请之前她的公众号一直在做,并且她的公众号在做三个课题:
第一个课题是读书会,在读故事,她觉得很多孩子都还是挺喜欢听故事,但是家长其实是没有时间的,她会建议家长录一个床前读书,读一些小朋友感兴趣方面的东西。第二个可以做一些绘本,两个人可以亲手做一些事情,亲子之间增强粘合性。第三个就是做一个活动的搭建,就是创一个活动,既可以让父母参与进来,也可以让小朋友喜欢玩,而不是各自玩各自的。她最后的公众号是做了这三个东西,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活动。
第二个活动,这个时候她到了高二的时候要开始准备她的EE学术论文了,我们正好也是让她去参加了我们心理学的课题。心理学的课题本身是在心理学的层面上教学生怎么去做研究,因为心理学的研究其实不是研究人的心理,而是用一些比较严谨的方法帮助他们怎么去做一些问卷调查,怎么去做一些casestudy这样一些比较实操性的东西。结合她自己本身也在关注教育和亲子教育这一块,我们当时让她去做了拖延症的研究。为什么会做这个呢?因为其实大部分的学生跟父母之间沟通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小朋友觉得父母特别罗嗦,一遍一遍说,但是从家长的角度上来说,家长会觉得我说了这么多遍,但是你们也没有去做,还是在拖,特别能拖拉,怎么办呢,我就只能说。所以她去做了一个拖延症的研究,集中在青少年拖延症的研究。其实她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让同龄人能够意识到其实父母这样去罗嗦也是一个相互的作用力。这就是她在申请时最大的两个活动方向。
最后她在申请BoetonCollege的时候,她不是直接拿到offer,而是在waitinglist上面的。她比较有心的在于她把这两个东西日常的一些累积,一个课题一个方向,是两个不同的展示形式,做成了英文版本的PPT,然后发给了校方。校方当时看到这个东西以后就觉得她是非常有专注力,并且她在做的东西是非常清晰明了的,所以就把她的waitinglist给她转正了。
我再简单分享第二个课题,我自己的一个学生,现在正在准备申请的。这个学生不太喜欢参加任何公益活动的,不是他没有爱心,他认为所有的公益活动都是在做人前的展示,他不是很愿意去做公众的展示,因为他比较喜欢安静一点。
我们问他自己平时的爱好是什么,他非常喜欢拍电影,然后做后期剪辑的工作,就是导演幕后这样一些工作。我们后来就说你的学校正好有个微电影摄,你可以去拍一个微电影。其次,我们也帮他想了一个课题,我们自己本身有在去做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调查,这个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我们希望通过镜头记录的方式去关注一些社会热点的问题,用他自己感兴趣的拍照、微电影这样一些形式。所有的社会热点,有社会现象一定会有相对应的机构在去解决或者试图解决,我们要去做的是你去寻找到一个可行的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去进行这个调查。第二个层面我们会帮你找到相应的对应机构,这个机构一定是在针对你的问题进行一些改善或者是试图去做缓解的机构,如果说你可以把你做记录的这些题材方式给到他们,提高社会影响力,其实你也是在做一个公益的行为,因为不是公益的行为必须是我要帮助某一类特殊人群才叫公益行为。
他还缺少一个学术活动,因为一般我们把活动分为三类,还缺少一个学术类的活动。因为现在无人机是非常火的,现在航拍这些镜头都是用大疆无人机去拍出来的,所以我们让他去做一个无人机的学术活动,真的去做一个无人机,并且把做的原理等各方面写出一个学术论文,这就是一个学术活动。
从这两个学生的层面上都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东西,第一个学生这位同学一看就是我是在关注一个教育问题的人,我以后可能想要成为教育工作者,她是非常有自己的积极性在也就是学术热情在的。并且她自己从高一就开始做,所以她的意志力非常坚强,因为那个时候是她自己在做,所以她的标签就是非常有意志力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个同学也很明显,因为他一直是在做电影的,他非常有电影这一块的热情,可以说他现在所有剪辑类的东西都会去做。第二个同学的形象,因为他也在做社会热点问题调查,可能是非常具有社会意识的电影爱好者。
我们总结一下,其实每个同学在去塑造或者确定自己的形象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认知自己的过程,因为只有你自己清晰地认知了自己,我们才能把自己最凸现的部分或者是最闪光的部分展现给到招生官。
如果说现在是高一的学生,那么我们可以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帮孩子找到这样一些之后可以成为的方向性的标签或者说是形象。

大家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所谓的标签其实前面第一个词,比如说具有反思精神的,勇于改变现状的,用音乐帮助人的,这些用英语来说就是形容词adj,后面的国际政治爱好者、小企业社会家这些就是我们以后想要成为的人,这个也就是在我们之后申请的时候主文中会体现的部分。
PART3
针对塑造新高一的学生形象,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之前的两个篇章分享的还是比较细致的,比较细致的原因就是希望家长能够明白,到底什么叫做形象,什么叫做课外活动,到底怎么样去配合,到了第三篇章就要说怎么做了。
我知道很多家长很忙,很多家长也会说我们不是专业的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我做了三届的申请,我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很多学生真的是非常忙,读国际学校毋庸置疑他们在高一的时候读IB的学生也好还是读AP的学生也好,他们在高一的时候不会真正接触到这样的课程,他们其实都是在高二的时候接触到。
如果是体制内的学生其实也会很忙,因为体制内的学生我们都知道,高中虽然是三年,但是其实我们已经把三年的课程压缩到了两年,所以我们在高三的时候是拿来一整年进行复习刷题的。无论是体制内的还是国际学校国际课程,高二课程的强度和难度都会更上一个档次。所以如果说我们真的是想要帮助自己的孩子去申请到一个好的学校,我给各位的建议是,高一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一个方向,这个方向至少是要有一个初步的自我认知。高二要做的申请就是加深和加固这个形象。显然,高三的时候就是收成果的时候,因为要写文书了。
下面会给大家发一个图,这个图一共有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帮大家分解了一下到底怎么样去做,或者说怎么去分解步骤才能引导,或者说家长才能清晰认知到我要怎么去做才能帮到孩子。
第一步,用三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这个要让小朋友自己去做,你当然了解他,但是你一定不知道他其实最想展现给别人是什么样的他,这样一个他就是他之后文书或者说这一系列活动可能最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我们作为家长要让小朋友有一个自主权,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认知,我要自己先去了解自己,所以要把这三个词抛给孩子,让他们告诉你们他们最想展现给别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我们家长在听到这三个词之后要去做的第二步其实很简单,就是要问他们,既然你说你是一个活泼的或者是有意志力的人,那么请他们自己去形容或者具体去说,他们是怎么样够活泼,或者怎么样有意志力。这样做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空穴来风的,不是拍脑门想的,你要真的有evidence去proof你真的是这样的。第二个让他们有意识,比如说我现在就是拍脑门想的,我没有一个事件去佐证我就是这样的,你有意识地去积累或者有意识地去做这样一些累积,让自己认识到我可能通过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更好体现我是有幽默感或者是怎么样的。
第三步就是家长要做的比较多一些,家长要结合自己小孩成长的过程,以及他已经在去参加的一些社团活动,或者说平时的与人沟通或者是处事方式各方面我们进行一个总结,去看一下他是不是这样的,或者说有什么样其他的一些潜能或者怎么样,这个时候我们要去做的就是一个整合,我们要把小朋友所说的这三个词或者说这一系列的事情我们要做一定的整合,去找到其中的联系。比如说小朋友跟我们说他ABCD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要找到其中的联系性,并且要穿成一个形象。换句话说,小朋友可以很杂乱地说出一些点,但是我们家长要去做的就是把这些点串成一个线,帮他去做这样的资源整合。
比如说小朋友跟我们说他真的很愿意去关注一些环保系列的东西,但是他也想成为一个商人,对商科也很感兴趣,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其实所有的跟环保相关的也是可以和经济去挂钩的,难道跟环境相关的哥本哈根气侯大会不需要经济学家吗?所以我们要让小朋友更多的意识到一些他虽然想不到但是我们作为家长或者作为老师要帮他去想到,怎么把他的这些杂碎的点穿成一根线,这是我们要去做的。
关于目(MiM,MMS,MSMS)区别”王老师就介绍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各个省份优秀的公校私校信息,可在线咨询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王宇夕老师咨询,或扫码二维码,添加王宇夕老师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