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是什么?我们谈星座,以十二个标签区分芸芸众生;我们灌鸡汤,期待寥寥数语便可扭转乾坤。但这一次,当心理学走下神坛,以严谨的学科呈现于世人面前,我们谈论的心理学究竟是什么?
上周末的志领心理学track课程中,听听深谙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陈华老师如何解释。
————————————————————————
主讲人介绍:

陈华老师,联想(上海)笔记本研发用户体验中心主管,高级工程师。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客座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客座讲师。全国首届认知心理学&用户体验大会演讲嘉宾(2014)。全国用户体验论坛UXPA 工作坊演讲嘉宾(2014),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精神分析专业心理培训师。
————————————————————————
“心理学,就是拿着科学的武器,探索非科学领域”
若你翻开普通高校心理学教材,第一章中必有如此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学科。更确切地说,心理学真正研究的是内在思想。
心理学与我们的密切关系,在此借用陈华老师的比喻:
“我们所处的社会好比一部电视剧,心理学如一出看不见、摸不着的剧本,无形地控制着剧情走向。有趣的是,这还是一部美剧,从无预先设置的剧本,创作与拍摄穿插进行。人类心理变化的规律至今无法被掌握,研究的乐趣也正在于此。”
简言之,行走于世,但凡与人交往,便是在运用心理学。
“我工作的乐趣在于将无法言说的事物,变得可以量化、表达。”

在陈华老师看来,人文学科常遭诟病的主要原因,是其研究内容无法被量化。而心理学研究的本质,正是沟通形而上与形而下,将主观感受引导到自然科学中。
以陈华老师从事的“用户体验优化”为例,这也是对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时下最热门的职业。“顾客即上帝”的理念贯穿当下所有行业的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前期的市场调研中,用户体验师尝试把主观问题数据化,将用户的模糊要求转化为设计师、工程师可实际参考的具体数据。
在心理学track的第二期课程中,志领学生将亲身体验这项工作的实质,以心理学理论为桥梁,沟通感性与理性。
“一个人最难看见的,是自己的脸。比自己的脸更难看见的,是自己的心。”
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例外。或因成长中的伤痛,或因生活的重压,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担忧害怕。
陈华老师拥有多年心理治疗临床经验。在一次理想的心理治疗中,治疗者只能感受他自身的存在。心理医生虽静坐一旁,却只充当一面明镜,力求毫无保留地照出来访者的心。我们常常苦于装出一个正常的样子让人了解,而心理治疗师却往往窥到不正常的一面,联系起视觉上的可见性和内心深处的不可见性。
高中生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也是研究自我心理的过程。透过心理学,我们窥探着内心,试图找到行为与思想之间的关系。出国读书的选择背后,我们的初衷是什么?是为了成为胸怀世界的精英?还是为了让自己获得幸福?
谈论着心理学,谈论着如何去窥探。在窥探中找寻真实,在窥探中发现自己。
如果您还有关于留学的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新东方上海前途出国留学专业老师,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1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