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积极分子,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在一场场“大会”上侃侃而谈,见解独到。
最近,郝培伦收到了美国常春藤名校之一的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计划在接受两年通识教育之后进入该校历史专业学习。
每一位进入顶尖学府的牛娃都有属于自己的绝活儿,郝培伦最绝的恐怕就是广博的阅读以及在此基础上参加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经历。
我们来看看这位文科男生是如何通过努力,迈入芝加哥大学之门的。
在阅读中,他博文广识
郝培伦对历史的钟爱源于阅读历史书籍,而他对于阅读的爱好则是受到三段经历的影响。
1家庭的鼓励
郝培伦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在阅读方面的追求。从小到大,凡是他想要的书,父母都会想办法满足,不管花费多少钱。
“我记得小学一年级的生日礼物是一本辞海。”郝培伦告诉记者。
平时,妈妈总是抓住细微的机会,指导郝培伦读书、识字,比如外出的时候,教他识认广告牌上的字。因此,郝培伦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很多字,可以自如地看书了。
由于生性不怎么好动,郝培伦喜欢安安静静地呆在房间里看书,对此,妈妈并没有刻意地把他往外面推,而是鼓励他多读书,从书籍中陶冶性情,汲取养料。
日复一日,郝培伦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博览群书,小小年纪就已经啃下了司马迁的《史记》,并在阅读历史书籍的过程当中,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同桌的影响
郝培伦的阅读涉猎很广,他是《魔戒》的“脑残粉”,原作者托尔金的作品他几乎读了个遍;他也是大文豪狄更斯的忠实读者,尽管狄更斯的作品用词艰深,但他坚持看原版,读完了《雾都孤儿》、《双城记》和《圣诞颂歌》等名著。
“《魔戒》是我看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说,看完之后才知道读英语原版是那么有意思,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是翻译本所不能替代的。”郝培论告诉记者。
追究起来,郝培伦读原版书的习惯是受到初中时代同桌的影响。他的同桌英文极好,是莎士比亚的粉丝。耳濡目染之下,郝培伦开始读西方文学,看外国电影,了解西方文化。
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体会到要将英语作为一门文化来学习和感悟,而不单纯视为语言工具,做机械地语词训练。
阅读使他的英文进步很快,反过来便有能力看更多、更深的外文书籍。这为他后来读历史方面的专业文献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3模拟联合国社团的锻炼
在加入模拟联合国社团之前,郝培伦的阅读大多是出自个人兴趣,但是高中期间在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经历,却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历史经典和学术文献,从而真正地激发了对于学习历史的志趣。
模拟联合国,简称模联(MUN),是对联合国大会和其它多边机构的仿真学术模拟,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广泛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扮演不同国家或其它政治实体的外交代表,参与围绕国际上的热点问题召开的会议。
上外附中的模拟联合国社团创始于2006年,是全国中学范围内成立较早的模联社团,且历年来表现出色。郝培伦自初三起加入学校的模联社团,整个高中期间坚持参加模联的活动,并数次代表学校参加在复旦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举办的知名模联大会。
要能在模拟联合国的舞台上说上一言半句,必须有相当的知识积淀。为此,郝培伦阅读了大量的专业类书籍,涵盖历史、政治、宗教等各学科。
他的惯例是在每次大会前看三本左右的相关书目,遇到特定的活动,可能还要翻阅更多的资料。比如,他参加过一场模拟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历史上,该会议(1648年)被公认为欧洲最早的一次国际会议。
为此,他需要了解其时的时代背景,就要阅读中世纪末期至近代早期欧洲史方面的书;由于当时正处于宗教改革的阶段,因此他还要看宗教方面的书;又因为他在模拟会议中代表的国家是瑞典,所以还要专门了解瑞典的历史。
准备一场会议,需要做的功课真不少。
“不看书的话肯定要犯历史错误。比如有“代表”提到资本主义,但事实上资本主义在当时根本还不存在,这样的说法是很不严谨的。”郝培伦说。
通过阅读,他长于思辨
模拟联合国大会要求参与者暂时撇开自己的身份和思维,站在指定国家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像角色扮演一样沉浸于其中。对于郝培伦来说,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锻炼。
比如,他参加过的“英国内阁”的会议,主题为鸦片战争,要求他以一个英国人的视角去看待鸦片战争;他也参加过“日本幕府”的会议,被要求以一个日本当事人的身份去体察该国的政治体系。
除此之外,参加模联大会最富挑战性的是作为一个当代人,不能因为自己已经知道历史的变迁而未卜先知地做出分析与对策。比如,作为鸦片战争的英方代表,他必须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虑问题,而不能受到已知的历史结果的影响。
“模联是一个学术性较强的活动,逼着我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回到问题本身,开展研究,阅读学术著作,而不是随手翻一翻那些通俗的历史读物就能解决问题的。”郝培伦对记者说。
因此,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经历使郝培伦开阔了视野,同时养成了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态度。
他曾经在复旦大学参加过一个关于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造成80万人丧生的会议,当时,联合国对这起事件没有进行任何的干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多人指责联合国没有履行责任,制止这一人间悲剧的发生。
不过,当郝培伦作为一个联合国代表,而不是旁观者的身份去看待这起事件的时候,他发现联合国作为一个庞大的运行机制,纠集各方的利益与冲突,其自身也是有很大苦衷的。很多时候,它为了寻求利益的平衡与最大化,只能采取无奈的举动。
学术阅读与参加模联的经历使得郝培伦与同龄人相比,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评价问题。
阅读的积累,为申请文书增添亮色
郝培伦在阅读和模拟联合国社团中积累的经验,为他此次申请芝加哥大学增色不少。
芝加哥大学的申请特色是奇特刁钻的文书,比如会问“你认为你的ph值是多少?奇数为什么奇怪(奇数的英文是odd number,odd在英文中又解释为“奇怪”)?对于这类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或者答题思路。
不过,这些问题却能实实在在地考查申请者的知识功底,以及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郝培伦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基于自己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的调查与研究,以及平日大量的阅读,标新立异地创作了一篇短篇小说,以法国为背景,将素日积累的关于欧洲文化和历史的知识糅合进去,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因而顺利过关。
芝加哥大学邀请驻上海的校友面试官对郝培伦进行面试。巧的是这位面试官是学历史出身的,一下子与郝培伦有了共同的话题,两人畅谈历史,整个面试的过程十分轻松而愉快。
郝培伦告诉记者,其实一开始,父母希望他能够学习理科,未来的就业之路或许可以更宽一些。不过,他虽然对理科很感兴趣,但是始终没有像学文科时那么的“有感觉”。因此,他也就忠于自己的志趣,在文科的天地里极力地探索遨游。
在广博的阅读中,郝培伦发现了自己对于历史的志趣,进而在模拟联合国社团的活动中养成了思辨的习惯,这些软实力,共同构成了他申请芝加哥大学的基石,助力他成功走入这所一流大学的校门。
如果您还有关于留学的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新东方上海前途出国留学专业老师,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10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