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组织成员的经历往往在申请大学时为他们带来极好的成果。尤其是像学生会(Student Government)这种学校最重要的学生组织的主要成员。比如担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的学生,基本上都可进入一些好学校。因为一旦成为学生组织的成员,就自然成为校园中学生的领导分子,他们常常需要代表学生与校方沟通,对学校一些政策的施行也有相当的影响力。但很可惜,因为国内高中的学生会在学校里并不具备和美国高中的学生会相同的功能,甚至没有和美国高中一样的主席选举流程和产生机制,所以在申请学校时就无法得到相同的认可。
其次要谈到学校的兴趣社团(Clubs)。学生的兴趣包罗万象,只要学生能依校方规定找到基本的社团成员,又能找到社团指导老师,就可成立。大学招办人员并不在乎学生参加多少社团,他们在乎的是,学生加入这些社团,是不是与学生所强调的个人特殊兴趣、爱好是一致的。同时大学也希望见到,学生自9-12年级加入的社团中,哪些是有持续性的,哪些是短暂参加之后不再感兴趣的。大学也特别注重学生在社团担任的一些主要职务,比如社团的社长、副社长、秘书、财务等。因为通过这些职务上的工作经历,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这个社团的热情,在投入一定时间之后受到了社团中同学们的认可,并为同学们提供服务。这是培养学生领导能力的重要过程。此外,除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外,如果在校外的一些组织担任重要职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说到领导力,有些学生和家长误认为如果没有在学校当过学生会或社团的领导干部就申请不到名校。因为很多人说,美国的大学就是要招些有潜力在未来成为各行各业领军人物的学生,所以需要有领导力!其实担任过领导的位置不一定就表示具备了领导力。举个例子,假设我选上了学生会主席,这就表示我有领导力吗?不一定,只是同学们给了我一个领导大家的机会。但可能结果我做得并不好,那又为什么当初会选我呢?可能是因为我的人缘好,在学校里比较受欢迎,但不一定是最有领导能力的人。
但在美国高中校园中,能被选为学生领袖还是有很大代表意义的。因为人缘好的学生,是需要至少两年(9-10年级)或是更长的时间来积累口碑的,这样的人肯定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或者是具备了大家经常说的“很好的综合素质”。因此这个学生不仅现在在学校里能当选为领导,将来毕业后也更容易在商界、政治领域里成为领军人物(Leader)。而最有能力、最优秀的人未必能做到这个位置。哈佛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成为了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不得不承认美国高等教育这套选拔人才的方式还是很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