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访了5位本科或研究生分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曼荷莲学院的老师,分别询问了他们如下三个问题:①当年文书中有没有涉及why school的内容,是怎么回答的?②答案和实际申请这个学校的原因一致吗?③正式入读之后有没有发现哪些方面是和自己写的或想的差别很大的?看看他们的回答有没有对你有所启发?
嘉宾一 ADS导师程琪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

Q1: 回答why school的思路?
寻找自己和学校的契合点
因为要申请教育专业,主要讲了自己非常欣赏哥大的教育理念和改变现状的这种精神。另外提到了哥大国的许多connection,当时程老师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女文青,从胡适在哥大的经历谈开去,说了自己如何向往这种激励、保护、传承文化的环境。另外她也提到了在活动上见过哥大招生官相谈甚欢的印象分。
Q2:实际上为什么想去哥大?
文青程老师说:因为东部的人感觉比较正经有气质,青年才俊很多。而且冬天会下雪,很美很有感觉。
Q3:去了和想象的一样吗?
首先大家关心的:青年才俊确实很多,程老师在那里遇到了同为哥大高材生的老公,两人在美国工作生活生了一对可爱的女儿。此外程老师说哥大和复旦一样,位置在大都市的外围,没有想象中那么繁华。最意外的是她爱上了开在哥大“里面”的女子文理学院巴纳德,将来想把女儿送去那里培养成被书香包围气质出众的优雅女子。
嘉宾二 志领项目导师芮彦卿 伯克利音乐学院电影配乐专业学士

Q1: 回答why school的思路?
我能给学校什么?
Ray老师一针见血。想要demonstrate your fit with the school,除了想想学校哪里适合我,是不是也该说说我能给学校带来什么?也许每个国际生都会说自己会给美国大学带来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但是这种多样性如何体现,有什么价值呢?Ray老师是这样说的:伯克利音乐学院作为顶级音乐学府吸引了全世界的学生,学校非常重视多样性,大约有30%国际学生。但这其中中国学生并不多。他可以把自己的独特的文化、风格、视角带到伯克利,创作出更多元的音乐。
Q2:实际上为什么想去Berklee?
首先当然因为它在现代音乐界如雷贯耳的泰斗级地位,感觉逼格十分高。同时也因为它提供的教育和环境是每个音乐人所梦想的。最后伯克利的教学理念比起其他的艺术类学校与实用性结合也非常紧密。
Q3:去了和想象的一样吗?
Ray老师表示入读之前觉得这所学校实在太厉害,其实有点担心自己跟不上,但入学之后发现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水平确实有一套,效果奇佳,进步快到自己都出乎意料。
嘉宾一 志领项目经理刘宇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

Q1: 回答why school的思路?
全面挖掘本专业相关资源
刘宇老师选择JHU的目标极其明确,fit极度清晰。本科工科出身的她认为国际关系并不只在于政治方面,她更想了解经济和金融方面。比起国关领域同样拔尖的Georgetown,JHU设定国际经济为必修科目,并为她想学习和探索的方面提供了很多潜在资源,比如周围的世界银行,IMF,华盛顿邮报总部,以及DC大量的各种智库如Brookings和各类NGO。地理位置和课程设置都可谓perfect。
Q2:实际上为什么想去JHU?
就是因为上述原因。Georgetown虽然排名也很高但是国际关系方面更着重在foreign policy,所以觉得没有JHU合适。
Q3:去了和想象的一样吗?
基本一样,比较surprise的是同学中有大量来自各国外交部的人员深造,此外刘宇老师所在的JHU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宾大沃顿商学院有joint program,许多同学都是来自沃顿的大牛,这样的平台可谓不可多得。不过她悄悄吐槽虽然位置得天独厚,实际上job placement倒没有学校宣传的那么好。
嘉宾四 新东方学校北美项目浦东区域教学主管盛晨 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教育硕士

Q1: 回答why school的思路?
学术,学术,还是学术
盛晨老师的why school策略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慕名而来。深入的研究了学校的方方面面以后他在essay里表达了对宾大在英语教育这个领域的各种教育研究成果犹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的景仰,包括自己从本科的教科书开始在ESL的路上受到宾大的熏陶,如何拜读了泰斗级教授的文献和成果,心悦诚服想要拜师学艺的心情。
Q2:实际上为什么想去宾大?
盛晨老师耿直地回答除了学术确实牛以外主要因为排名很高。
Q3:去了和想象的一样吗?
恩盛晨老师去了宾大以后果然见到了在文书中膜拜过的大神,学术泰斗级的美国大妈,The Grammar Book的作者Larsen-Freeman,并上了她的课,得以亲身体会那种风格严谨、体系完备的学术精神,感觉值回票价棒棒哒。
嘉宾五 美高志领项目主管马菁涛 曼荷莲学院经济学与心理学学士

Q1: 回答why school的思路?
深入地了解学校
曼荷莲是一所顶尖女子文理学院,但当年文理学院并不像大U,被很多学生家长所了解。马老师在决定申请文理学院后,买了一本Princeton Review,认真研读学习了里面的很多学校,对比以后选择了几所适合自己的文理学院进行申请。她觉得曼荷莲很适合自己,因为她希望学习的经济和心理专业都是学校的强项。而且曼荷莲属于麻省5校联盟之一,可以和Amherst,U Mass等学校互相选课,有很多共享的资源,规模小但不闭塞。虽然学校是女校,马老师觉得自己可以接受4年在一个多数是女孩的环境里学习,并且很欣赏学校致力培养女性领导力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宗旨是“走没人走过的路,做没人做过的事”,马老师相信这样的学校可以帮助自己成为自信勇敢的女性。
Q2:实际上为什么想去曼荷莲?
主要考虑氛围、学术和费用。马老师不喜欢太大的学校,曼荷莲的学术很好,而且很慷慨,给了可观的financial aid。另外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特别nice,并不是很aggressive很爱撕逼且drama很多的 ”上层社会精英“,而是关注社会问题,热爱学术,追寻自己梦想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和这样的优秀的学生和老师结识,能让自己变成更优秀的人。
Q3:去了和想象的一样吗?
学术环境和自己想象的很相像。曼荷莲是一个非常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并延展自己的热情和兴趣的地方,帮助学生追求找寻自己的梦想,每年还会给学生提供基金,赞助学生做自己热爱的实习。在这样的地方,能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被她们的热情和精神感动并启发。由于是女校,社交环境和Co-ed的学校还是很不一样。大多party女生会偏多。但也是在这样的地方,让自己收获了最坚定最长久的友谊。
欢迎随时咨询新东方上海前途出国留学在线老师,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10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