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当站在孩子择校的十字路口,我们是帮他们选择一个在上海本地的国际高中,还是帮他们选择一个非常优质的美国中学,这是很多家长这几年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有人已经做出了选择,而有人还在犹豫。
卢巍: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副总裁,从事美国中学留学咨询十年,穿越美国18个州、走访上百所美国中学,对话数十位美国中学招生官和美国寄宿家庭,倡导“学生与学校最佳匹配”的健康低龄留学模式。
刘敏:新闻晨报任人才周刊主笔,资深媒体人,新闻晨报人才周刊总策划、主笔,上海就业促进会理事,曾策划编辑《上海主要国际高中招生目录》一书。
周丹:Nord Anglia教育集团中国区招生总监,纽交所上市的K-12教育集团,全球42所贵族私立学校,在上海开设有上海英国学校,在美国有四所优质私立寄宿中学,从事教育行业11年,专注美高9年。
张骥洲:上海新东方美国初高中留学中心负责人,中国第一代留国私立中学的大陆学生,毕业于美国十小常春藤盟校Hill School,和Carlton College(美国文理学校排名第六)荣誉毕业生。亲自辅导出众多托福高分学员。被媒体喻薇第一代“吃螃蟹”的小留学生。
朱颖:上海新东方前途出国美国中学业务总监,澳籍,悉尼Macquarie University 传媒与翻译专业毕业。2010年回国加入新东方前途,从事教育咨询七年。热爱教育事业。
下面的文字为7月23日国际教育论坛全记录
朱颖:今年是新东方连续第四年邀请美国最顶尖的寄宿中学招生官来到上海,我也随着美国中学业务的发展来到了第四个年头。我是一个五岁孩子的妈妈,现在面临的是孩子幼升小的问题,所以我现在也是站在孩子择校的十字路口上。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择校”是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准备升高中的时候才要考虑的问题。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渴望,“择校”这件事越来越提前。在孩子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好多次择校: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今天在座的家长们,我相信有很多是因为我们邀请了美国优秀的学校而来,所以多多少少都是对西方教育、国际教育感兴趣的,但是,你脑海中的“国际教育”是否等同于“出国留学”,或者是现在北上广深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国际课程?今天特别邀请到对国际教育很有发言权、并且能从不同角度给大家带来启发的专家,来为大家做分享。
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议题是“美国留学发展现状与现在中国国际课程发展现状的对比”,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微观的情况,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将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框架里,你必须要去了解,自己现在做的选择在整个教育的进程中处于哪个阶段,是一个萌芽阶段,成熟阶段,还是逐渐被淘汰的阶段?所以这个问题我想问卢巍老师,能否介绍一下美国中学留学发展到现在的一个现状。
卢巍:在过去的六年,低龄留学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骥洲出国的那个年代,2010年以前,中国只有65个学生在美国读中学,到2010年就涨到了6500多,翻了很多倍。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在美读中学人数的增速跟2010年之前相比其实在下滑,但是总的人数维持在一个较多水平。从2013年往后一直到去年,我们根据最新报告分析,中国的低龄留学在增长率上来说在逐渐下滑,但是总的人数还是在持续攀升。因此,中国的低龄留学在进入到白热化的竞争的同时,中国的家长也在趋于理性化,已经不像2010年之前突然之间的100%,甚至200%的增速。当我看到这个趋势的时候,我觉得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开始关注美国低龄留学的客观信息,包括理性地判断孩子是否适合在14-16岁这个年龄段走出国门。到今年,新东方做美国中学留学已经进入第10个年头,我们真的经历了中国低龄留学最飞速发展的10年,但是我想说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中国的青少年都适合在14-16岁这样一个年龄段出国留学。
所以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去美国读中学。
从过去新东方10年的经验来看,第一点就是“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在去美国读书之后遇到的竞争和压力会相对小一点”,我们去申请美国中学,包括我们今天到现场来的这些TOP的学校,都需要托福和SSAT,甚至托福100分以上,SSAT90%以上,但是这只是一个门槛,一个孩子如果真的想去美国读中学,想很快地适应学习和生活,未来考上一所很好的大学,他不仅仅要在一门应试考试里考到多少分数,而是要在内心世界里面,重视对英文的学习,包括阅读英文原版书,看英文原版电影等英文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我看现场有很多小朋友手里都拿着英文原版书籍在看,这是个非常非常好的提升英文能力的办法,甚至比读完新东方的托福课程还要有效。因为孩子在去了美国之后,可能在八九年级就要阅读两三百页的英文原版书,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英文学习习惯将成为能否去美国读中学或者到了美国以后是否能跟得上学业、能否交朋友的重要前提。
第二点就是要有明确的目标。现在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当我问他“你想去美国读中学吗”,他们都没有概念,或者说“我爸我妈想让我去”,很多低龄留学的家庭,都是父母在做决策,但孩子才是真正去读书的人,所以要么是有良好的兴趣爱好的追求,要么想去交朋友、了解国际文化,要么他想去申请一所好的大学,总之在学习和交友上孩子要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或目标,只有这样,孩子在美国中学才会有一个方向,不会跑偏。
第三点就要谈到性格。今年我们让美国的专家专门为新东方低龄留学的青少年做了一个专项的测评,还正在研发过程中。等到上线以后,我希望全中国的孩子都能去使用,我们会通过对孩子的情商、性格、心智成熟度这三个维度来测评这个孩子适不适合到美国读中学。因为新东方倡导的是:“适合的孩子,我们就帮助他做申请,而暂时不适合的,我们希望他能够在中国继续学习,将来可以申请美国的本科和研究生”。所以相对性格开朗一些,包容大气一点的孩子,遇到困难时抗压能力比较强,对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或者遇到事情的时候,愿意与身边的朋友和在国内的家长交流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在美国读书的幸福指数相对来说会高一些。
第四点是我个人比较看中的一点,一个孩子当他跨出国门进入一个全新的英文环境里,他会交什么样的朋友,我觉得这个素质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美国的中学里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性格阳光的,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圈子里,孩子都要有交友的能力。
最后一点,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国低龄留学未来的趋势。伴随着美国大学招生的火热,很多家长让孩子去读美国中学,实际上是希望未来孩子可以申请到美国的好大学。毋庸置疑CAAS系统出来之后,对中国大陆学生申请美国本科有很大的挑战,而这对在美国读中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从九年级开始,学生就可以在美国大学申请系统里陆陆续续地录入他过往做过的活动和经历,所以趋势的第一点是到美国读中学一定会升温,但中国家长会逐渐地趋于理性,在给孩子做了客观判断的基础上再把孩子送出去。
第二个趋势我觉得申请会越来越难,我记得在08年新东方就有学生拿到了Phillips Academy-Andover的录取,当时这个来自北京101中学的学生托福106,SSAT93%,但是如果现在还是这样的成绩,你可能只能拿到今天到活动来的这8所学校的一个面试机会,因为这些学校最终录取的分数都会在托福108-112分左右,所以申请越来越难是必然趋势。但刨除这些顶尖中学,其他的学校是不是也会越来越难?答案也是肯定的,因为很多中学以前都不要托福成绩,现在甚至要求托福80分。以前可能只要SLEP,现在要托福Junior或者SSAT,所以要求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个趋势,国际学校会成为低龄留学最大的竞争对手。我做的主流工作是把中国孩子送出去,但我每次看到国外好的学校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有那么多像美国寄宿中学一样的好学校,我觉得中国家长没有必要把孩子在那么小的年纪送出去。所以我觉得未来美国中学低龄留学伴随着中国国际学校或者私立学校的强大,甚至可能十年以后我们会像韩国一样,出去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据报告显示,韩国今年第一次出现了留学人数下降,但是其实在过去的五年,都在持续下滑,为什么会下降?因为在过去的十年,韩国的本土教育已经非常强大,但是我们中国学生人数多,教育资源紧张,所以伴随着中国的国际化、全球化,中国学生家庭选择出去的越来越多,移民的越来越多。但我个人认为,国际学校和私立学校慢慢做起来,中国家长会有更多的选择。
第四个方面是由于低龄留学越来越火,带动着美国移民、房产置业,甚至是出国以后学生的落地服务,将成为中国低龄留学家长关注的一整套产业链。所以你会发现中国低龄留学的家庭往往都有移民的想法。
由于时间有限,我就是简单地为大家介绍一下过去的五年,中国的低龄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在未来可能会有哪些趋势,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朱颖:其实请卢巍老师过来,就是想让大家不要用静止的眼光对待你今天的决定。我每一年在接待不同客户的时候,给出的理由都会不一样,不是说我的说辞在变,而是我们面对的情况、身边的环境每天都在变。所以有句话叫“千万不要让今天的眼光局限了孩子明天发展的可能性”。现在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刚才讲到一个重要的变化就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中国,特别是北上广深,优秀的资源、优秀的人才非常多,国际学校、国际课程成为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但是我们现在需要了解的是,你的孩子要做的1-3年的规划,你现在想要选择的这个国际课程是不是已经成熟,是不是可以承载你对孩子的未来做出的规划,所以请刘敏老师为大家做分享。
刘敏:大家好,刚才卢老师介绍的是美国中学的发展走向,我周围很多人也在思考是在国内读高中还是出国读高中,实际上这个差别在哪里?如果是本科出国读书的话,你很难融入国际化的圈子,因此出现了“香蕉人”这样的群体,他们很难融入,因此接受了国际教育之后回国就业,但又觉得工作上跟自己接受的国际教育差别甚远,又回到国外去,就一直在反复。因为他在去国外的时候文化思想已经形成了。
我现在来介绍一下上海的国际教育格局,因为刚才也说到,如果国内国际学校的教育水平与国外相当的话,那在国内读书就ok了,那么国内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据今年的统计,上海的国际学校一共有70多所,但实际上,大家看今年国际学校的招生简章,上海教委认证批准的一共有21所。目前的70多所高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类是上海市教委认证的,第二类是只招收国际生源的,像上海美国学校,上海英国学校这种,还有一种是教委不认证,有些是培训机构办的,也有一些是学校办的。这三类的区别在哪里呢?
第一类学校需要参加中考,进去之后还可以参加高考的,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加入国内的课程体系,当然这21所认证的国际学校里有一部分是例外,没有参加高考的权限。第二类我就不做介绍了,因为后面会有老师做专门的介绍。第三类学校全部是计划外招生,学校未来无法参加高考。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感受,就是现在的高中都在发生悄然的变化,这个也跟我们国内的导向有关。现在公立学校的国际课程在渐渐萎缩,比如华师大二附中的国际课程怎么才2000块钱一个学期?还有1500的,这怎么能支撑教育课程体系?现在的趋势就是公办的国际高中在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民办的国际高中在逐渐崛起。像南洋模范中学的国际部,之前是公立高中办学,现在开始转向民办。当然我们不谈政治方面的导向,这是一个走势,大家通过发展走势可以看出来你在选择的时候如何做出判断。过去大家对国际课程的认知是“我一定要上华师大二附中”,概念上还是名校的国际高中更好,现在是不是这个样子?可能你们要打个问号了。因为2000块钱的学费它能聘请什么样的外教?配备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但这并不是他们希望的,他们必须要进行改变,除非再成立一所民办的国际高中来改变现在的状况。
刚才我提到的21所国际高中里,10所公办,10所民办,还有一所中外合办,七宝德怀特,今年一共招生1637人,基本的报名条件是只要参加中考,都可以报名,但是报考方式上是不一样的。在报考上,公立学校都要参加预录取,先进行学校的笔试、面试,学校会发录取名单,确定是否被录取,再在上海市教委的官方网站上进行网上签约。国际课程是提前招生的,安排在自荐、推荐之后,这里强调两点,第一,每个学生只能填报一所国际课程,第二就是如果你被推优或者自荐录取的话,你就丧失预录取网上签约的资格。
国际学校被录取的条件有两种:一个是以提前招生投档线为参考标准,这些是比较好的学校,比如华师大二附中等这样的学校,还有一种是以普通高中的投档线为参考标准,像那些民办学校,如果没有被他们录取怎么办?你已经拿到预录取并且已经网上签约了,但是分数没拿到怎么办?那么只能以后面的志愿进行选拔录取。
刚才提到的是大家如何选择国际课程,很多人都说,我一定要上好学校,上好的国际学校,这其中是有一个误区的。实际上,在选择国际课程时,先不要选择要上哪个学校,而是要先选择你要去哪个国家。第二你要确定选择哪一种课程,是IB、A-LEVEL还是AP、国别类国际课程等等,我估计大多数家长已经有所了解,其实这几类课程的难度是不一样的,而且适合的学生也不一样。
IBDP类课程属于比较综合类的,相对来说门门课成绩都要比较好的,而且难度比较大。如果孩子的成绩不是很好,你觉得是不是上国际课程就能申请到好学校?这样就错了,IBDP是相对来说比较难的,但是也是申请海外好学校最有利的条件。
AP其实不是一种高中课程,它是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读了AP课程拿到学分后,可以到美国的大学去抵学分。
第三是A-LEVEL,一般是读3-4门课程进行申请。
第四类是国别类国际课程,都是与国家挂钩的课程,比如VCE是澳洲的课程,加拿大的BC和安省的课程,还有一些德国和日本的高中课程,这就是把国外的教学体制引进来。
这些的区别在于,IB和A-LEVEL就是国外的高中课程,而AP和国别类课程只是把国外的课程体系引进进来,但未必能拿到国外的高中文凭。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就是我能不能出去,很多人都问:我读了国际课程是不是一定能出去?这个未必。因为孩子还是要参加雅思和托福考试,这是基本的签证要求。
以上就是现在上海的国际课程的基本情况。
朱颖:感谢刘老师,这是现在比较完整的上海国际教育体系的介绍了。美国的中学有3000多所走读,300多所寄宿,上海目前有70多所国际课程,主要有7类,有21所教委认证的,其他并没有认证。那么究竟认证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什么影响,我想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是个选择空前多的时代,但是无论是国外的美国高中还是中国的国际学校,最终目的都是要把你嫁接到更好的国际教育上去。那么“国际教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它对我们到底有怎样的帮助?我相信每一位家长心中对于国际教育都有不同的定义,因为它是一个新的事物,前几年可能“国际教育”就等于“西方教育”,但是现在越来越多东方的好的核心东西,或者说公立教育的核心理念也在逐渐注入。所以国际教育这个概念也是每天都不同。非常感谢卢巍老师和刘敏老师,她们站在更高的格局为我们介绍当下能够选择的两种不同的国际教育方式目前都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应该说,美国留学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状态,而国内的国际教育处在刚刚起步的蓬勃发展状态,不知道明年、后年、大后年的我们是不是就是现在的台湾、日本和韩国所经历的教育发展的阶段。
刚才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让你知道可能会选择的教育模式现在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那么第二部分就是面临选择时的一个微观问题——我们想从国际教育中获得什么。我在跟周丹聊天的时候问她:“你们在美国有学校,在上海有上海英国学校,还要开设新的学校,都是一个集团在运营,那模式都一样吗?各个地方的课程设置都一样吗?”听了她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先请周丹为大家做分享。
周丹:我想先介绍一下Nord Anglia,这是一个特殊的集团,因为我们是专注于做K-12年级教育的,专注于2-18岁的低龄教育。绝大多数的上市教育公司都是专注于做大学或者桥梁课程的,我们是专注于做低龄的。现在我们有42所学校,在中国有7所,包括上海的2所——上海英国学校浦东和浦西两个校区。现在这7所学校里,有6所都只能招收外籍的学生,所以在中国,我们做的是非常正宗的国际学校。
那我们在美国的学校就比较不一样,不是国际学校,而是非常本土的美式教育,正宗的美国学校。虽然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学校很多,但是今天要对比的是我们集团里美国的学校国的学校有哪些差异。
首先,是因为定位不同。在中国的这几所学校的定位都是国际学校,它叫International School,说明它的学生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我们的培养目的也是把学生送到世界各地的名校,所以这是我们中国学校的宗旨。我们在美国有4所非常精英的寄宿学校,我们的目标就是申请美国的大学。选择初中和高中,最后的目的都是大学以及就业,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想在哪里读大学,在哪里生活,这是最重要的。比如我的孩子以后肯定是在美国读书生活的,所以我现在纠结的点就在于要不要让她从幼儿园阶段就接受美式的教育,一路读上来之后,就能无缝对接美国的高等教育,没有过渡的阵痛。但是这样的话,她就会缺少一部分国际化的东西,所以我就纠结她要不要在中国的国际学校读书,读多久,什么时候去美国,或者就干脆不在中国读、一直在美国读。我觉得选择的最根源是要看课程,我们在中国的学校的课程,高中的前两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九十年级是IGCSE,十一、十二年级是IBDP,是这样的课程设置。
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会更丰富一些,我们融合了美国的普通高中课程,再加上AP,再加上IB,所以在我从业十一年的过程中,我最推崇美国高中的地方就是课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这是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包括中国最正宗的国际学校都比不上。
我们以IB课程在美国国的学校里的贯彻情况做例子来阐述美国课程的个性化是怎样的。刚才两位老师也提到了IBDP,全名为IB Diploma,它有6门课,要从每个group里选择一门课,三门难一些的,三门相对容易一点的。在此基础上,还有三个非常难的模块,一个是CAS(创新、行动和服务),一个是Extended Essay,长论文,超过4000字的论文,还要加一个TOK(理论知识)。因此平时要学习9门课,而且每一门课的难度都非常高,所以IB与AP、A-LEVEL等课程相比都要更难一些。但是在我们美国的学校,IB贯彻起来是很灵活的,如果你非常优秀,各门课都很均衡,那你可以修全科的IBDP。但是,不是每个孩子门门课都很强,所以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选择,就是IB Certificate,就是单科的IB。你在上IB课程的时候,不一定要上全部的课程,你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部分来通过统考,门数不限,难度不限,它的形式就比较类似于AP。而这个选择就只在美国的学校有,在中国的学校里,98%以上的学生都学的IBDP,所以其实在中国的国际学校更为严格,要求更高。但是要求更高不见得对人人来说都是好事。因为我们一直说择校是选择最适合的学校,不是选最好的学校,好的学校很多,要看孩子能够在哪所学校里读下来,所以就从IB这个例子上来看,美国的高中确实是更个性化的,所以在座的家长们,你们对孩子是最了解的,如果孩子没有绝对的实力去攻克IBDP,那么我觉得去美国是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挥到淋漓尽致,把不喜欢的规避到最小。
朱颖:IBDP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中国学生接触得相对比较晚,一般到11年级才开始学,而IB是英语是母语的学生学起来才更有优势。这两年分析下来,中国学生的IB分数都不高,均分很难过3.5,这反而成为他们申请美国大学时的劣势。在这个情况下,很多在美国读中学的孩子可以选择更多元的课程,GPA的组合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当然了,再过几年,我们国际学校的课程也会发生一定变化,但至少在近一两年做决定的时候要考虑这些细节的点。我们在了解这些学校的时候,都会被便利的设施、很大的游泳池等吸引,但是真正能够决定孩子是否可以申请上好大学的,往往就是这些细节部分。
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张骥洲老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STEM,美国四个学科的缩写。我接触到一批上海的家长,现在对这个概念是非常热衷的。很多国际学校标榜自己可以给孩子提供丰富的STEM课程,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它是如何真正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呢?家长们不要被蒙蔽了,觉得这个学校又有IB、又有STEM就一定很棒,你得了解它到底怎么来用。
张骥洲:现在确实有很多人在谈论STEM,这不就是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和Math的缩写吗?乍一对应就是科学、数学、物理、工程、计算机等理工类课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但其实STEM是一直存在的,也是美国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都非常在乎的学科。最近这个话题一下子变得很热,在美国顶尖的中学里,STEM确实是最热的一个词。美国的高中里,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主题,五年以前大概是“环保”,每个学校都在造公益发电车,每个学校都在搞太阳能电池板,我在Hill读书的时候还是我们学校环保社的社长。后来这个主题就变成了Diversity(多元化),每个学校都在以拥有多少个国家的学生为荣,好像你们学校如果没有录一个阿富汗的学生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而从去年开始,STEM变成了一个新的词,所以我觉得STEM和理工科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首先,我们说的理工科,数学也好,工程也罢,它都是定向培养,一个人只要懂一部分或者一个特定专业的知识就可以了,而这种最浅层次的理工科教育是因为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尤其到了二战之后,全世界百废待新,于是这个世界需要工程师,需要科学家,去建设国家,所以是把人变成了非常高级的生产工具。而今天我们在聊的STEM是什么?它是对于学科的重新划分,它破除了科目间、特别是科学的科目间的限制和隔阂,同时它承认不同的科目之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现在的教育方式不再把人培养成一个物理学家、生物学家,而是要把你培养成一个可以解决困难的科学家,不再把人变成高级的工具,而是把人变成问题的解决者,这就是大家希望进入的顶尖私立中学在做的STEM项目真正希望达到的目的。我也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理解这一点,不是说去学习理科就是学了STEM,而是把这些理科重新去划分。
说完了STEM 我们要说下一个概念——STEAM,这是一个更加理想的培养目标,在科学之外,把艺术和人文也放进去了,这也是现在顶尖的私立中学在打破原有课程体系、重新搭建课程时去做的一件事。我觉得这跟我们古代说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一样的。不管是STEM还是STEAM,其实都是这些学校意识到培养适应现在生活的人,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他可以把所有这些学科变成自己的工具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的母校Hill School今年做了一个STEM的program,是一个融合的项目,校长在介绍时用了几个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合作,把科技融入教学之中。STEM对于教育者的挑战是什么?首先,这个教育者要去认可STEM或者STEAM的理念和科目间的联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授课时,他们要进行角色的转变,虽然很多文科的课程都通过“圆桌教学”上的讨论来完成,但理科基本上还是老师在教学生,而STEM课程要把老师变成一个“学习者”,跟同学一起去解决某一个问题,你可以去造一个机器人,或者编程,但这一定不是最终的目的,只是通过造机器人或者编程的手段去解决一个眼下的问题。那么这个课程的单位也从一个单学科的课程体系,比如今天讲勾股定理,讲力学,变成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发现数学需要哪些知识,工程上需要哪些知识,我可能要用电脑建个模等等这样的格局。
对STEM的解读很多,我希望今天家长听完之后都能明白,STEM就是把现有的科学体系进行重新的划分,目的是让现在培养出来的孩子除了学会这些知识以外,能用这些知识作为载体去解决问题,而且能用到不同的知识、各个科目的知识去解决同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这样,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他们才能真正去跨界,因为他们的知识已经是跨界的了。
朱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上海,国际教育、国际课程的概念一定会以天为单位、以月为单位不断地发展,一定会产生出许多新的事物,在挑战我们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那么是不是新的就是好的?或者你在选择进入某一种教育体系的时候,它正好处于哪一种阶段?是成熟阶段还是小白鼠阶段?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既要看现在,也要看未来的两三年。选择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也感谢今天的各位嘉宾站在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解读。
教育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去研究,去思索。但是也许选择了适合孩子的教学模式,就真的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把优势发挥到极致,那对于他们的一生来说都是极有帮助的。
如果你对国际教育还有疑问,可以直接留言提问,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解答!
欢迎随时咨询新东方上海前途出国留学在线老师,或者拨打热线电话40010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