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同学
录取院校:格林内尔学院(Grinnell College)
录取排名:美国文理学院19
毕业学校:上海某区重点
GPA:90
托福:113
SAT:2250
前期顾问:黄旭冬
选校老师:鲁怡琳
申请顾问:张利平
文书顾问:解晶菁
Savor this moment——不少美国名校的录取通知书上都会有类似这样的句子,鼓励辛苦了一个申请季的学生,与他们一起庆祝迈入人生新的阶段。对于早在12月就拿到dream school,美国前20文理学院,Grinnell College ED offer的这位同学来说,这一刻尤为激动人心,因为她已经为此等待了一年。在应届申请15所学校全部被拒的情况下,她找到前途浦东美本和ADS项目,再一次踏上申请的征途。好在这一次有我们的陪伴和分担,一起迎来满意的结果。通知她的时候满屏的惊叹和绘文字表情似乎她的惊喜都要冲屏而出了。
其实首次见到这位同学,与她长谈了一两小时之后,老师们都已经找到她之前申请中主要的问题:虽然已经有了托福113分,SAT 2250的优秀成绩,当我们仔细讨论她的择校策略和申请材料,有两个疑虑就首先浮出水面:她之前的申请以本科商学院为主,面临的是格外严苛的筛选和激烈的竞争,而她本身的背景和目标却和商学院并不匹配。她参加的活动不少,但比较散乱,并没有明显的主题或者延续性,尤其是在商科相关的方面。这也反映了她兴趣广泛但缺乏一贯目标的性格。她主要的职业规划是从事金融或工程方面的工作,显然她对金融行业内的细分如前中后台和商学院的课程体系并不熟悉。根据她理科的兴趣和优势,更适合选择以数学和编程为基础的理科专业,再考虑转入工学院或商学院的相应方向。此外,她去年在选校上没有梯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冲刺、匹配和保底院校的比例分配不得当,大大增加了申请的难度。
既然清楚了自我定位和改进的方向,我们就从这两方面重新构建了这位同学的申请。比如ED Grinnell,首先就是能给她提供具挑战性并覆盖一定广度的文理学院课程,而学校的各项资源,包括和加州理工的连读课程,为她将来再选择深入某一领域铺平了道路。在课外活动方面她也尽力深化了自己的兴趣,尤其在工程方面旁听了大学课程并在商科方面参与了商赛和网络公开课翻译。
文书是申请末端的呈现阶段,也是可能四两拨千斤的重要一环。我常说头脑风暴的过程对许多同学来说是找灵感开脑洞的环节,但对有些同学来说也是找线索收脑洞的过程。尝试了几个方向以后我们决定走“坦诚”的路线,并不回避她兴趣的多向和善变,而是用事实反应她从中取得的能力和成绩,并用自我反思串联起她不断实验寻找自己的兴趣的动态过程。让大学感受到她是一个想到就会去做,并且做得不错的人,而在此过程中她也在不断地接近自己的最终目标,大学教育将是此间不可或缺的一环。在Gap year说明和面试中我们也充分展现了在高中毕业的一年间她正用实际行动继续探索她感兴趣的专业。
文书本身也展现了这位同学一度的迷惑:她活跃的好奇心和善变的目标是否会像父亲批判的那样使她一事无成?每个人找到目标的方式和时间点都不一样,申请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检视和深思,对未来的愿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Grinnell的offer也说明了并非某一种背景才能获得录取,而是过程中反映的成长、努力、坚毅成为了获得学校认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