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社会规范这些差不多是所有海外留学生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和小尴尬。如果把场景带到“弱肉强食”的求职生态里,身为国际学生的我们难免迷惘又不安。
在美国,Networking是从小就训练起
有别于多多少少强调“树大招风”并且提倡谦虚美德的国内,美国喜欢学生自信、出头、举手发言。在社交场合里,我们常常看到或听到同学们主动说出自己优点,大胆“营销”自己。
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在美国非常强调“Networking”,一个“主动累积人脉网”的概念。人脉网不是与生俱来,必须主动靠自己争取。要累积自己的人脉,就必须要把自己推出去,让大家认识你。
大学教育是一个青少年转换成职场新人的过程,而美国人的理念是:训练成长中的孩子主动积极的人际观念,养成“networking”习惯,在往后人生的道路上懂得经营累积自己的人脉圈。
秉持着“It’s not abou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这句名言的概念,美国社会里充满着各种让大众累积人脉圈的活动。产业聚会、社交同好聚会、征才活动、议题研讨会、以学校为单位的校友活动等不胜枚举。在各个场合里,大家交换名片,很快结识新朋友。
那你会觉得:这有什么难的?还不就是吃吃喝喝聊天交朋友,到哪里都一样!
大错特错!同样是Networking,为什么有些人塑造了讨人喜欢的形象,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呢?
说话的策略:美国人脑子结构跟我们不一样
从我自己的经验,我发现国内学生常见的通病有下面这几种:
1.不是讲太多,就是没有存在感
很多学生觉得话说的多就是厉害,于是好不容易抢到了说话机会,就滔滔不绝。而我们的英文又没有特别好,于是整整五分钟,旁人都在听你一个人支支吾吾的讲自己多优秀。
英语是个很直接的语言,美国人习惯条列式的,非常简单的表述方式。我们很习惯论点与论点环环相扣,但我每次这样与美国朋友沟通,不出三十秒他们就兴致缺缺了。因此我们必须训练自己“十五秒快狠准原则”——要说的话,能不能一个论点或是问题保持在十五秒以内?要自我介绍,能不能去芜存菁,十秒钟就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还要切记“迷你裙理论”:所说的话,长到可以遮住重点,但是却短的吸引大家的兴趣!
讲太多又没重点的另一个极端是当透明人。在美国参加学校正式活动的时候,几乎每一场“校园征才”我都在“当壁画”。因为我讲话速度不够快、理解英文力不够好,常常好不容易想到要讲一个句子,别人都说到下一个话题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怎么办?答案是:不管句子文法对不对,是否想到要讲什么,觉得有什么想要脱口而出的,说就对了!
没有人会笑你,大家反而会欣赏你发表的勇气。我当交换生的时候,为了确保自己英文完全正确,在任何场合里,总是深思熟虑过后才说话,结果给别人留下了沉默寡言的印象。
但是同期的一个日本男生,英文破烂却非常敢表达,总是很嗨的用他的日式英文跟大家沟通。最后,他跟一帮美国男生成为了好朋友,一年下来,英语进步神速,也成为了校园红人。
2.Networking不是做直销:透过与人互动,进入宝山挖宝!
另一个更深层的认知是:Networking不是一个单向肤浅的推销过程,而是可以搜集信息的契机,以及培养契合度的机会。
举个美国招聘活动的例子。
校园招聘活动的流程大约是:三十分钟的公司简报,剩下一到两个小时不等的时间全部用来让学生Network。公司通常会带来好几位员工,他们可能分散在场内不同角落,让学生自由提问。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让你单纯“问问题”而已,那你又错了!他们也在看学生,也在想办法认识你,进而找到下一个优秀的人才。
这样的Networking活动,是让学生和公司认识彼此,不是现场语音问答!请把握机会,尽可能的跟公司交流沟通。
那么该怎么做呢?首先,你必须先做好功课,列出自己想搜集的信息,然后问聪明的问题(比如这家公司的业务自己有哪些地方搞不清楚、公司文化如何、Career path是什么、培训过程如何)。在做功课的同时,也顺便了解自己哪些优点适合这家公司,该怎么营销自己,同时也确认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再者,你必须搭起桥梁。人与人的沟通是双向的,跟公司代表交谈的时候,绝对不是一味的对他演讲,而是与面前的这个人开启话题。专业议题也好,闲聊也罢,要有眼神接触,专心听,并真心的了解这个人和他的工作。
切记,公司录用的不是你的履历,而是你本人。面前的人可能是你以后的合作伙伴,所以,不要因为紧张而忘记贴近人性的一面!
3.要到了电话却不敢打:这样的Networking等于没用!
在参加完活动,认识完新朋友以后,是不是把他们的名片就随便一丢,再也没碰过?如果是的话,那之前的Networking就前功尽弃了!
Networking最重要的是后续的follow-up。参加活动人人都会,但是真的在事后认真延续关系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别忘了拿到别人的联系方式后,回家发一封简洁温暖的Email,告诉他:“很高兴认识你,希望我们保持联络。”
这绝对不是加Facebook好友、加Wechat,或是以聊天的口气随便message一下。你要做的是表现成熟有效率的一面,过度正式总比过度随便要好。
Email还有个好处是方便管理,收到信的人可以归类收藏,要联络时,你的数据以及信件内容就很容易找到。另外要强调的是,Facebook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不正式的沟通媒介,因此我从不轻易用它作为Networking渠道。如果要通过社群网站交流,LinkedIn会是更好的选择。
4.该长大了
长大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要开始为自己的外在负责。
在参加正式场合的时候,面对陌生人,你敢大声的自我介绍,主动握手吗?你知道怎么聆听对方在说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抢着说自己的社团经验吗?你的西装合身吗?你的裙子有没有太短?你会不会化妆?头发有没有梳好?你知道各种正式dress code的差别吗?这些小细节,你要会自己打理。
同样的,请收起一些坏习惯——千万不要有事没事就滑手机、累了就窝在一旁跟朋友讲中文,千万不要迟到等等。至少在我的经验里,美国社会对这些小规范是非常严格的。在Networking场合里,如果还保持着大学生上课啃鸡腿的自由态度,你的形象会被大打扣分。
5.用“装的”也要装出来
“气势”也是一个该注意的方向。我参加学校活动时,常常会被美国学生的那种架势震慑到,同样是二十几岁的小孩,为什么人家穿起套装就比较正式、比较吸引人?我怨天尤人,觉得一定是基因问题。
但后来美国朋友跟我强调一个概念,对外表下心思,代表你在乎。于是我反思自己:总是懒得化妆,戴着一副大眼镜;为了省钱随便买一件不怎么合身的西装外套;鞋子还停留在高中生style…反观身旁衣着专业整齐,画着淡妆的白人女生,我就明白自己为何气势差这么多了!
所以,在充实自己内在的同时,也应该不要忘记抛光一下自己,展现魅力。
勇气与自信让你更愿意接受磨练
其实Networking还有很多方面可以讨论:如何在正式场合推销自己?非正式的社交场合可以怎么表现?如何不卑不亢又恰到好处?Networking的流程以及节奏是什么?哪些话题可以聊、哪些应该要避免?Follow-up的时间点和内容,以及种种关于语言和文化的问题等。
不过我觉得很重要的是,Networking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能力。很多时候,失败的Networking不是由于我们表达能力不好、专业能力不够,而是没有那股勇气以及信心。
能不能踏出舒适圈,逼自己去陌生的场合说话?即使紧张,能不能在优秀的人群中仍然表现出自信?是否相信自己在这个场合依旧魅力无限?
说穿了,Networking就是一个人与人互动与互助的过程。
因此,不管面对的是熟悉的语言环境,还是在困难重重的外国人世界,我相信你会累积人脉,你可以跳出舒适圈,你的声音可以被听见,你的光芒很耀眼。
如需进一步了解美国留学相关信息,欢迎点击【在线咨询】留学专家,以便给您进行精准解答。如果您对自己是否适合留学还有疑虑,欢迎参与前途出国【免费评估】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61号远洋大厦B座2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