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新西兰摘果子,是很多持WHV签证以及季节工作签证朋友心头挂念的事儿。不过,这项季节工作未来可能将彻底消失。
并不是新西兰没果子了——实际上,新西兰收获季的劳动力需求还在不断上升,不过,以后兴许用不上人力了,因为目前已经有专门的“摘果机器人”发明问世。
与新西兰一样,美国华盛顿的果园收获季到来时,每年对采摘工人的需求都是数以万计,而其中有很多工人甚至是非法打工。
日前,以色列和美国的公司都研发出了能够24小时不休息的“摘果机器人”。
而且,像这样研制类似机器人的公司不止这两家,大家都在争先恐后地要想让自己的机器人赶紧上市“开工”。
农业中的其他种植项目,比如麦子、玉米、豆子、有时候还有西红柿,如今都已经大量地采用了机械化收割。但对于像苹果、梅子、葡萄、生菜之类比较“脆弱”的作物,采摘还是在靠人力。
人口在膨胀,种植业在发展,对采摘劳动力的需求也在增加,但美国的业内人士也看到了很致命的两个问题:
首先,是本地肯干苦力活儿的人越来越少了。
“采摘工人越来越稀有了,”Gad Kober是FFRobotics的联合创始人,他表示,“年轻人不想在农果园干活,而老一代采摘工又慢慢地退休了。”
其次,目前采摘行业越来越依靠外来工人,这样的需求将大量劳动力吸引到果园中,有一些工人还是非法移民的。如今川普上台了,他针对移民的政策让很多园主对劳动力问题充满担忧,人们都在努力地寻求其他解决劳动力的办法。
有的人已经购买了全新的设备,来减少对人工的需求,另外一些人则试图游说政客来帮助他们解决移民的问题,从而将政策对果园的影响减到最小。
“谁知道这届政府会干点什么动静出来呢?”华盛顿国家树果研究中心的主管Jim McFerson表示,对果园主们来说,“这关乎存亡。”
由此看来,摘果机器人的需求和市场都及其客观,前景可谓光辉灿烂,也难怪FFRobotics公司和来自加利福利亚的Abundant Robotics公司都在竞相抢占市场先机,誓要在未来几年时间内,把机器人推向市场。
面对“机器代替人力”这基本已不可逆的趋势,美国农业联合工会的发言人也表示了担忧,称这样的机器人问世,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失业,给社会造成消极影响。
但从历史上的历次工业革命来看,下岗失业的阵痛都是暂时的,而低技能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却是早晚的事。
制造公司虽然没有透露机器人具体的价格,但表示这些“摘果机器人”投入使用两年后基本就能回本。
按这个说法来看,“摘果机器人”的价格大概大概在一部几十万美金的样子。
摘果机器人长什么样?
先来看FFRobotics公司产的“摘果机器人”:它的“手”有三根“手指”,可以抓取果实,并将其从枝头拧下或者剪下。一台机器的“手”可以达4-12只,一个小时能采10000颗果子。
根据FFRobotics公司的介绍,一棵树上85%-90%的果子,他们的机器都可以实现摘取。而且,一台机器还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作物。
在1965年,就已经有论文研究如何创造能自动采摘果实的机器。
而在今年2月,华盛顿的一场国际果农大会上,与会者也已经就“摘果机器人”以及推动其在2019前市场化的主题进行了讨论。
一位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合作代理人表示,这两家公司研发的两种机器人都可能所言不虚,能达到它们宣称的产量。
“两部机器的样机都会在今年秋天下地作业,”在这位代理人看来,“摘果机器人”的确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发明。
唯一的问题是,要让机器人顺利工作,果树需要按照“格子式”布局,这样机器人才能“看到”果子。
然而尽管前期成本投入会很大,一些大型果农园也依然会率先试水。据专家估计,下一个10年或20年内,这样的机器就会被果园普遍使用。
美国共和党代表Dan Newhouse家里就拥有一家大农场,他表示行业现在对取代人力这件事兴趣很浓。
“我们的确在寻求各种能够提高效率的方式,”他还补充说,自己家每年要雇佣120名采摘工人,摘取樱桃或核桃。
美国西北园艺协会的主席Mark Powers也表示,行业别无选择,只能去拥抱机械化的到来。
“新的劳动力不可能奇迹般地出现,”他强调说,“我们认为人力资源会继续短缺下去。”
“找不到人就干脆不用人了。”正在成为了不少公司老总的“用人法则”。可以预见,一旦这样的机器人批量生产投入市场,采摘季节工这个行当的消失,也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