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理念的特点之一是强调个性化和多样性,这导致美国那些优秀的学校的录取风格充满了人性化。所以美国学校的申请选择对于在唯分数论的一维排名环境中长大的我们是个巨大的挑战,众多的申请者在这一申请环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提醒申请者们在选校环节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
走出选校战略制定误区
选校战略的制定是选校中的前提工作,如果在此问题中走入误区,就如同对一个错误的问题进行回答,即使回答是正确的,得到的结果也将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在选校中一定要做到“以终为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留学的根本动机和目的是什么?然后据此来引导自己分析留学在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判断应该选择哪个国家,选择什么学位,以及奖学金的需求程度。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1.国家选择误区。
大家一定要先了解目前主流留学国家的办学理念和特点,然后根据自己的留学目的进行国家的选择。不要过于盲目。
2.学位选择误区。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西方国家没有中国这么多人口,不会像国内这样不得不通过本科、硕士(MS)和博士(PhD)来分别进行淘汰,学位越高,竞争力越强。相反,因为在西方尤其是美国,MS是一个过渡学位(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申请PhD),而且不同学位起薪有一个相对比较约定俗成的标准,学位越高,就业机会则越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中国学生一开始承诺要读PhD,却纷纷在拿到MS学位后就忘记了自己的初衷,直接参加工作。
3.奖学金需求误区。
然而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出于一种自尊自立的心态,希望靠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花家里的钱。心情可以理解也应该被支持。但是如同前两点所言,对此问题要以终为始,要分析投资回报率问题。成功留学不是终点,而是实现自己职业目标的新阶段的起点。美国的90%的高校对于研究生经常只需要对方提供一年的资金担保即可,因为他们会为研究生提供很多的资助机会。所以,钱不是选校中独一无二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
Tips 1:提前做好homework,仔细分析自身情况,制定一个正确的申请战略是至关重要的!
走出排名参考误区
常见的留学国家都有较有名的排名机构对学校进行评价和排名,例如英国的Times,美国的USNews。由于国人对学校信息的了解相对匮乏,加之多年人才一维筛选逻辑的影响,所以很多人一旦认可排名机构的公平性时,就会选择完全的信任,不再对排名的根本原理和对自己的参考价值进行客观分析。以中国学生喜欢参考的USNews排名为例,一个在07年的综合排名前200都看不见的科罗拉多矿业大学(Colorado School of Mines)在08年一跃而至前80。试想有什么学校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这么彻底的提升?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大家了解USNews的排名原则就会发现,整个大学的本科生数量、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收费情况、住宿情况等影响排名的因素和判断自己所要去的实验室实力并没有什么关联。所以请申请研究生的申请者们尽可能的忘掉综合排名!多花些时间研究研究申请方向所在系的实力,课程设置情况(对MS申请者尤为重要),自己感兴趣教授的实力情况等对大家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Tips 2: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
走出机械模仿的误区
这是中国申请者容易走入的误区。根本原因在于国人对美国如此众多的优秀高校缺乏了解,对美国人性化和综合性的评审标准缺乏认识。习惯于用分数比拼实力的中国学生在这套没见过的体系中迷失了:成功拿到offer(奖学金)的前辈中有人说GRE/GRE sub/GPA/托福重要,有人说这些不重要,研究背景更重要;有人说综合排名更重要,有人说不重要;有人说专业排名重要,有人说师资力量重要……
于是大部分学生只好照葫芦画瓢,只是听别人介绍了一些成功经验后就将此经验当作真理,心想对方这么做成功了,我照着做肯定能也能成功。所以请大家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形成一种辩证的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一定要去思考问题的本质,而不是机械的模仿所谓的成功人士。
Tips 3:申请是case by case的,别人所讲的经验虽然很可能是真实的、有道理的,然而用在你身上则不一定正确了。
所以同学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来定夺,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把一些要求套用在自己身上,走出选校误区,我相信同学们在未来的留学生活中都能够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