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读研生有三次机会获得外保录——夏令营、预推免和九推。然而,最近读研圈因为清华大学等高校取消夏令营并迅速开启预推免的消息而沸腾,直接打乱了26季读研生的申请规划。
到底发生了什么?清华和上交真的取消夏令营了吗?提前开启预推免需要读研生做出什么调整?申请读研生该如何保持心态,脱颖而出?继续阅读吧!
01 核心事件梳理
2025年5月,清华大学删除了大量读研夏令营通知,包括社会科学学院、交叉信息研究院、智能与网络化系统研究中心、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等。
2025年5月13日,清华大学通过招生办公室邮件宣布取消推进读研夏令营。
2025年5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宣布取消原定于5月25日的会计专硕春令营,保留已入选学生资格并与夏令营(预计7月)合办。
2025年6月7日,清华大学正式发布推免招生政策调整通知,宣布将原定于9月启动的预推免环节提前至6月,申请系统定于2025年6月18日中午12:00开放,2025年7月15日中午12:00关闭,并取消传统夏令营环节。随后再次调整申请时间,最终定为2025年7月1日中午12:00开放,2025年7月28日中午12:00关闭。
2025年6月10日起,众多夏令营项目被撤销,包括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甚至复旦大学夏令营公告内也发布了预警:“如果上级部门和学校关于夏令营活动有新要求,我院将按新要求执行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02 对26季读研的直接影响
1. 参营时间集中,分身乏术
取消夏令营的举措相当于将招生批次合并。招生批次合并后,学生需密集应对多个项目的考核,可能会出现考核时间冲突的情况。
2. 极度争抢国内头部院校offer
取消夏令营后,读研生将疯狂投递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夏令营项目,这意味着这些高校的夏令营竞争难度将更大。
3. 相互被“鸽”愈演愈烈
为了更加稳妥,读研生会广撒网申请国内头部院校,先拿到录取。一旦清华预推免或九推对这些学生发出录取,他们可能会果断放弃其他学校的offer。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院校可能会要求签署协议、超发录取等,导致读研圈更加混乱。
26季读研建议
1. 稳住心态,及时跟踪信息
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密切关注院校官网(或公众号)通知,避免错信和谣传错误信息。保持心态稳定,合理定位院校范围,优先申请与自己匹配的院校。
2. 关注直博和专硕项目申请
清华大学除了取消夏令营外,还有取消学硕、专硕缩减为2年等消息。虽然这些消息还没有得到官方落实,但取消学硕的趋势确实存在。不管政策如何变动,申请直博和专硕的招生比例确实能提高读研人的录取率。
27、28季读研建议
1. 排名成为关键因素
对前三年绩点和排名较低的读研生来说,取消夏令营会增加读研难度。夏令营取消后,预推免考核会更加侧重于前六个学期的绩点,成绩将成为决定读研成败的关键因素。
2. 提高软背景是必走之路,读研必须早规划
清华取消夏令营、转向预推免为主的招生方式,被视为强com模式的重要信号。这意味着单纯依靠"套磁"导师可能不再保险,绩点和笔试成绩的重要性大幅提升。高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读研生在学习成绩上表现出色,还具备极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因此,需要更早地起步读研规划,在本科阶段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政策的调整确实给今年的读研圈带来了挑战,但变化也带来了机遇。希望每一位读研生都能迅速调整心态和申请策略,抓住机会,成功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