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申请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设计硕士的作品集策略
(Master of Architecture (Professional),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建筑设计硕士(MArch)是新西兰的建筑项目,注重创意设计、可持续建造与跨学科实践。对于转专业申请者(如艺术、工程、文科背景),作品集需清晰展现:
1️⃣ 空间思维与设计潜力(即使无建筑学术背景)
2️⃣ 技术学习能力(制图/建模/建造基础)
3️⃣ 对新西兰建筑议题的理解(如抗震设计、毛利文化空间)
一、作品集核心要求(针对转专业申请者)
1. 项目构成建议(46个作品)
作品类型 转专业适配方案 案例参考
基础空间练习 几何体光影研究、材料构造实验 《5种折纸结构的承重测试》
改造设计 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展示结构思维) 《惠灵顿废弃仓库改造成社区艺术中心》
跨学科项目 原专业与建筑的交叉创新 计算机背景→《参数化生成毛利纹样立面》
实地调研 新西兰本土建筑分析(如木质抗震结构) 《基督城灾后重建住宅的可持续策略》
2. 技术能力证明
必含技能:
手绘草图(概念生成)
基础软件:SketchUp/Rhino + AutoCAD(平面图/剖面图)
物理模型制作(照片需展示制作过程)
加分技能:
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
环境分析工具(如Ecotect)
二、转专业作品集的关键技巧
1. 突出“可迁移能力”
艺术背景:
> 将绘画/雕塑转化为空间叙事(如“装置艺术→沉浸式建筑体验”)
工程背景:
> 用结构计算辅助设计(附力学分析图)
文科背景:
> 文化研究→建筑理论(如“太平洋岛国民居的空间政治”)
2. 展现学习轨迹
作品排序:从基础到复杂,体现成长性
```
1. 空间认知练习(如立方体切割)
2. 小型构筑物设计(如景观亭)
3. 综合建筑项目(含技术图纸)
```
附学习笔记:速写本扫描页/MOOC证书(如Coursera《建筑学入门》)
3. 本土化设计意识
回应新西兰特色:
抗震设计(木结构/柔性连接)
毛利文化空间(如Marae会堂的现代转译)
可持续实践:
> 使用新西兰本土材料(如再生木材、火山岩)
三、作品集视觉呈现规范
1. 排版与格式
页数:1520页(PDF,≤15MB)
版式:
左图右文(国际通用建筑作品集格式)
字体:简洁无衬线(如Helvetica)
必含内容:
概念草图 → 技术图纸 → 模型照片 → 文字说明
2. 模型制作建议
材料选择:
低成本方案:卡纸、泡沫板、3D打印
专业方案:激光切割、CNC雕刻
拍摄技巧:
自然光+纯色背景
附比例人偶(展示尺度感)
四、新东方艺术留学支持
1. 背景提升:
安排新西兰建筑师工作室实习(远程参与方案设计)
提供《新西兰建筑规范手册》重点解读
2. 作品集辅导:
维多利亚大学校友1v1指导(重点训练技术图纸规范)
参数化设计工作坊(Grasshopper)
3. 模拟评审:
还原新西兰式答辩(典型问题:“你的设计如何回应惠灵顿风环境?”)
五、申请时间线建议
提前1.5年:开始学习建筑基础(推荐《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
申请季前1年:完成2个完整项目(含1个新西兰相关选题)
截止前3个月:联系潜在导师(建筑学院教授偏好跨学科提案)
申请截止:通常为10月1日(建议8月前提交)
结语
转专业申请维多利亚大学建筑硕士的关键在于:
🔹 用作品集证明“设计思维”而非“建筑经验”
🔹 技术短板通过学习轨迹弥补(如软件记录)
🔹 深度回应新西兰建筑语境(文化/气候/材料)
新东方近3年帮助14名零建筑背景学员成功获录,其中5人凭借“原专业+建筑”创新作品获奖学金。
(注:需通过学校官网提交,作品集需含英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