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申请港大建筑学硕士:作品集展现设计潜力的核心策略
香港大学建筑学硕士(MArch)作为亚洲建筑项目,尤其注重设计思维与空间创新能力。对于转专业申请者(如工程、艺术、文科背景),作品集是证明设计潜力的关键材料。本文将提供针对性的作品集构建方法,并解析港大建筑系的评估维度。
一、港大建筑硕士作品集核心评估标准
1. 空间思维(40%权重)
三维空间组织能力
尺度与人体工程学感知
2. 设计逻辑(30%权重)
从调研到方案的推导过程
技术可行性考量
3. 表现技法(20%权重)
手绘/数字建模/多媒介表达
4. 跨学科特色(10%权重)
原专业背景的创造性转化
二、转专业作品集必备内容(46个项目)
项目类型 转专业适配方案 案例参考
1. 基础空间练习 几何体光影研究/家具尺度推敲 《5种立方体切割方式的采光模拟》
2. 改造设计 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突出结构思维) 《废弃电厂改造成市民图书馆》
3. 跨学科实验 结合原专业的创新设计 计算机背景→《参数化立面遮阳系统》
4. 城市研究 微空间介入设计(展示社会洞察) 《香港劏房垂直公共空间拓展》
附加项 速写本扫描页(证明持续观察习惯) 地铁站人流速写+空间注解
三、非建筑背景的专项提升策略
1. 软件路径(3个月)
基础建模:SketchUp(BIM基础)+ Rhino(曲面)
分析图:Illustrator(矢量图解)+ Photoshop(拼贴)
进阶选择:Grasshopper(参数化,适合工程背景)
2. 设计思维培养
每日训练:
空间记忆:凭记忆绘制常去场所的平面图
材料实验:用纸板/3D打印制作1:50空间模型
文献精读:
必读港大教授著作:林云峰《紧凑城市中的建筑策略》
3. 原专业转化技巧
文科背景:
> 将文学意象转化为空间叙事(如《围城》概念住宅)
工程背景:
> 用结构计算书辅助设计(展示梁柱优化过程)
艺术背景:
> 装置艺术与建筑的空间对话(如光影互动墙体)
四、作品集排版黄金法则
1. 叙事逻辑:
问题→调研→概念→技术深化(每项目46页)
2. 视觉层次:
主图占比40%(透视图/模型照片)
分析图30%(流程图/结构拆解)
文字30%(精炼注解,中英双语)
3. 港大偏好:
手绘草图与数字成果并存
展示1:1构造细节(如节点大样)
五、新东方建筑留学专项支持
1. 背景评估:出具《转专业竞争力诊断报告》
2. 作品集辅导:
港大校友1对1指导(重点训练空间序列设计)
提供《亚洲高密度城市设计案例库》
3. 技术补充:
定制建筑制图工作坊(从AutoCAD到Enscape渲染)
4. 模拟评审:
还原港大教授组面试场景(侧重设计决策解释)
六、申请时间线建议
提前1年:开始每周10小时设计训练
6个月前:完成2个核心项目(含1个实体模型)
3个月前:参加港大建筑开放日(获取教授偏好)
截止前:提交A4横版PDF(≤20页,<10MB)
结语
转专业申请港大建筑的核心在于通过作品集展现"可塑性设计思维"。建议聚焦3个关键:① 证明基础空间素养 ② 展示清晰的推导逻辑 ③ 突出跨界创新视角。新东方可提供从建筑启蒙到作品集落地的全流程转化方案,近年帮助37%转专业学员获港大录取。
(注:本文数据基于港大建筑学院2023年录取调研,实际申请请以官网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