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于2025/26学年起实施新一轮留学政策改革,核心围绕"本地生"身份认定与学费结构调整,对内地学生的留学成本与规划路径产生直接影响。
一、政策核心变化
-
身份认定标准更新
-
居住时长要求:申请人需在课程开始前连续在港居住满24个月(以入境记录和住址证明为准),方可被认定为"本地生"。
-
身份依据明确:仅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证(非永居)但未满足居住时长者,不再自动享受本地生待遇。香港永久性居民学生政策不变。
-
过渡期安排:2025-2027年入学学生适用"新人新办法",已入读学生不受影响。
-
学费双轨制深化
-
符合新规的本地生:学费维持每年约4.2万-5.2万港元。
-
非本地生(含未满足居住要求者):学费调整为每年14万-22万港元,商科、医学等专业较高。
-
例如,香港大学金融学本科,非本地生学费达24.5万港元/年,而本地生仅需4.2万港元。
二、对内地学生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
经济成本上升
-
路径前置化
-
方案一:提前赴港满足居住要求。例如,通过中学阶段转学至香港学校,兼顾学业与身份规划。
-
方案二:直接以非本地生身份申请。需预留充足预算,并同步考虑澳门、英国等地作为备选。
-
方案三:联申策略。结合香港院校与海外高校申请,分散政策风险。
三、政策目标与长期趋势
港府表示,此举旨在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吸引长期在港发展的学生。同时,2025年施政报告提出非本地生学额由40%提升至50%,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显示香港对国际化人才的持续开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