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签证允许开展小型商业活动,但需遵守工作时间限制 —— 学期中每周不超过 20 小时,假期无限制,且不得影响学业(出勤率需保持在 80% 以上)。
禁止以创业名义全职经营,移民局可能通过银行流水、营业时间记录核查。若生意规模扩大(如雇佣多名员工),需申请工作签证转换,否则可能面临签证取消风险。
部分领域有额外限制,如提供医疗、法律等专业服务,需持有澳洲相关资质,留学生通常难以满足,建议选择零售、线上服务等门槛较低的行业。
一步是确定生意结构,多数留学生选择 “sole trader”(个人经营),注册流程简单,无需注册资本,仅需申请 ABN(澳大利亚商业编号),在线填写信息即可免费获得,用于开具发票和银行账户。
第二步是办理行业相关许可,如开设线上店铺需注册 GST(商品及服务税)(年营业额超 7.5 万澳元强制注册),食品类生意需申请卫生许可,可向当地议会咨询具体要求,申请费约 100-300 澳元。
第三步是合规税务申报,每财年向税务局提交商业活动报表,记录收入与支出,可聘请兼职会计(费用约 200-500 澳元 / 次)协助,避免因税务问题违规。
初期建议从低成本项目入手,如二手物品转卖、留学生服务(接机、翻译)、线上课程辅导等,利用校园资源推广,降低风险。避免投入大量资金租赁实体店面,可先通过社交媒体、校园集市测试市场需求。
时间管理是核心挑战,需固定每日处理生意的时段(如课后 2 小时),周末集中处理订单或客户沟通,确保不占用上课和学习时间。可与同学合作分摊工作,既减轻负担,又能共享资源,但需明确分工和收益分配,签订书面协议。
若生意影响学业(如出勤率下降、成绩下滑),需及时调整,必要时暂停业务,优先保证学生签证有效性。与客户发生纠纷时,保留沟通记录,可向消费者权益机构寻求调解,避免私下冲突影响签证状态。
毕业前需规划生意的后续发展,若想继续经营,可申请毕业生工作签证(485 签证),部分州的商业移民政策对留学生创业有加分,需提前了解移民局要求。
留学期间创业能积累实践经验,但需在合规框架内进行,始终将学业放在首位。谨慎评估自身能力与资源,小步试错,才能在不影响留学身份的前提下,探索商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