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那天,看到“Wine Business and Viticulture”选修课,名额只剩3个,我秒抢。老师一句话:“你们的教室在葡萄园,考试在酒窖。”
第二段:三月剪枝。每人分三排老藤,用标签写下名字。剪错一剪,秋天就会少一串。我把剪枝角度、芽眼数量录进手机,顺便练口语——和旁边的澳洲大叔聊他爷爷的剪枝哲学。
第三段:四月开花,五月转色。每周测糖度、酸度,用折光仪滴一滴葡萄汁,数字直接进Excel。夜里把数据同步到云端,第二天在统计课上当案例。
第四段:三吨葡萄进发酵罐,我负责温控。每4小时记录一次温度曲线,用Python画折线,发现凌晨三点最易过热,于是设闹钟爬起来开冷水阀。
第五段:十一月换桶。把发酵完的葡萄酒从不锈钢罐移到法国旧桶,桶壁上的微氧让酒体更柔。我在桶侧面贴二维码,扫码就能看到这桶酒的完整数据。
第六段:次年四月装瓶。贴标签那刻,我把学生ID也印上去——“Vintage 2023, Student No. 512”。论文答辩时,评委边喝边打分,气氛比PPT轻松太多。
结语:论文可以写在纸上,也可以写进橡木桶。阿德莱德的阳光、土壤和夜晚三点的水阀声,让学术有了酒精度。